第11部分 (第1/4页)

着……社会中的主要人群在今日的时代里都处于一种“逼迫”或反逼迫的状态中,

他们没有多少可能以冲淡的心情在搪懒的秋阳之中品尝“卡巴基诺”和“哥伦比亚”

咖啡,更不用说去把玩这之中在文化匕的细微差别。

今天,小部分热衷于咖啡馆麇集的男女,他们决不是为了自己骄傲的口感而来,

他们心不在焉地喝着咖啡的同时,那全部的精神都集中于所捕猎、所发泄的对象上,

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己的越轨者情感;而广大男女举起咖啡杯的时候,他们也无暇细

品,他们将咖啡当作“提神剂”,在今天的生活里他们不得不时时刻刻打点起精神。

泛滥于世的“咖啡文化”就这样地指向了空洞,它不仅没有反映出我们生活的

真实状况,而且还将这种状况作了严重的歪曲:一种绝对是未来社会的图景被提前

移置到了我们的身边,肚界仿佛真的只剩一下各式各样咖啡飘散的浓香、清香和幽

香,人们仿佛真的个个在品尝咖啡,个个进入了新时代的伊甸园,而我们生活中的

全部严酷、沉重和悲凉,已经微不足道,已经烟消云散。

我们不知是谁在有意地炮制指向空洞的咖啡文化,我们只知这种空洞的咖啡文

化的第一受益者——打着咖啡文化的旗号、拨着个人算盘的中外商业主义者。阳光

下的共享空间

多年以前,天才的约翰·波特曼便以他对建筑的独特思考为这个世界也为我们

这座城市带来了“共享空间”的超凡理念,稍后,我们先在崛起于上海四方的宾馆、

后在遍布于城市四周的购物广场中感受着这种理念的物质化呈现,其中的上海商城

堪称“共享空间”的最为成功的范例。在所有这些空间中,我们充分地享受着优美

环境中的人文气息,也扩张、加深着我们对空间在这个时代里的理解。

然而,一种遗憾始终存在,所有的“共享空间”都只存在于建筑的内部,严格

地说,它们都是一些与阳光、地气和土壤隔绝的所在,都是人工制作从而反自然的

所在,它们远离了人的本真状态,生命的真实处境。于是,某种意义上说,“共享

空间”成了这个时代建筑思想的傲慢反映,在城市新兴开发区——虹桥或者陆家嘴

——我们看见了这个时代的不屈不挠的努力,那一幢幢摩天大厦争相比拼着各自的

高度,比拼着远离土地的技巧,仿佛在这种比拼中显示着人类的真实欲望:只要努

力,我们一定可以达到与太阳一样的高度。与此同时,土地上的一切却被有意无意

地忽略掉了,托付着我们生命的大地与我们的关系也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人们

不再向自然学习,更不用说膜拜了,人们在远离土地的空间里自鸣得意,人们与自

然的关系至多是在自己的空间里放上一些人工的、复制的、用化学方式处理过的各

类花卉,从而表示他们与自然的接近,但他们的灵魂其实是悬在高高的空中的。

已有种种迹象表明远离土地因而远离自然的趋势正方兴未艾,在城市中偶尔出

现的一些与自然更为和谐的“共享空间”——比如开放式的淮海公园、放飞信鸽的

人民广场——在总量上还不能说明更多的东西,而远离土地的高密度建筑在这座城

市的反复推出,依然在不断地粉碎着我们对生成于阳光下、大地匕的“共享空间”

的渴望。

也许,还要再过若干时候,人们方会理解他们在远离土地的现代史长征中走得

过远了,他们在离开自己的游牧生活、田园生活之后,在远离地气、土壤和阳光的

钢筋树林里的逗留,已提早耗尽了他们的精魂,使得他们只剩一具干瘪的躯壳。

豪华游艇与超消费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豪华游艇被推介到我们这座城市已有若干的年头,在最初

的时候,它着实地让我们兴奋了一阵,因为作为居住在一座处十发展中时期城市的

市民,通过“西端”和其他牌号游艇的形象,他们无疑感受到了发达国家的强劲实

力、第一第二世界具有示范性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们常常只能在“好莱坞”影片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