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 (第1/4页)

俊�

李大帝看看长孙皇后,将袖中奏折递给长孙皇后:“李逸写的。”

长孙皇后没接,只是用手捋了捋耳畔发丝:“谁写的我也不看。这军政之事,我不管。”

李大帝哑然失笑,将奏折放回袖子:“这个李逸,真有意思。”

“陛下算是说着了,听内卫说,他帮程福之和尉迟宝琳造了两套仙兵甲刃,可是羡煞旁人呢。”长孙皇后笑道。

“这风儿都传到你这儿了?”李大帝呵呵一笑:“那兵部近来四脚朝天的风儿你该是也知道了。”

“呵呵,何止,陛下不是还把李逸献的甲刃煅烧秘术给了工部。听说于休明几乎要被兵部和那些老将们逼上吊了”

“哈哈哈”李大帝开怀道:“他来找过朕了,说工部人手不够,求朕给他加派些人手呢。这李逸倒是会害人”

长孙皇后看看李大帝摇头道:“怕是陛下巴不得他这样多害几个呢。”

“是啊”李大帝止了笑,看着夕阳悠悠道:“有什么好东西都献出来的人,到真少有。而献了东西却不要好处的人更少有这小子不喜庙堂,不喜女色,不喜金银,不喜奇珍,什么都往外送,自己却什么都不要。这历朝历代倒也算头一个了。”

“是啊”长孙皇后悠悠点头:“这种人物出在我朝,到真是我朝之福。”

“呵呵”李大帝笑笑:“朕让药师给这小子托话了。”

“哦?”长孙皇后微微有些疑惑。

“朕告诉他,想派福之和宝琳去辽东。”李大帝悠悠道:“朕倒是要看看,他是否真的什么都不在意。”

“不可”长孙皇后皱眉道:“辽东策虽是良策,但除李逸外怕是还没有哪个年轻人能担的下来。纵使老将名宿怕是除了卫公之外,也没人敢说有把握。卫公已老,纵使有心怕也无力。李逸年轻,其人其才,实为国之栋梁。若为区区新罗而折在了辽东,才真是于国有损啊陛下此举,太过轻率。”

“正是因李逸年轻且有经纬之才,所以我才要再试他一试”李大帝看看长孙皇后:“否则日后,凭几位皇儿的本事,怕是没一个能降住他的。”

长孙皇后不说话了,沉默一阵后说道:“李逸定是接这差事。”

李大帝点点头:“但是他提了三个条件”

长孙皇后眉毛一挑,好奇的问道:“是何条件?”

李大帝抚摸一下长孙皇后的鬓角,帮她把被风吹乱的发丝理顺后才缓缓道:“一、此行必须机密,不可扬其名。二、若此去身陨,请朕能为孝德、文成另谋良配。三、若此去功成,不求加官进爵,只求朕许他一道不再参议朝政的旨意。就连如何不扬其名的方法他都替朕想好了。”

长孙皇后听完愣了一愣,然后神色中居然有一丝欣慰的说道:“果然也只有乐休能提出这样的条件。”然后看看李大帝说道:“陛下还打算让乐休去?”

“去”李大帝点点头:“此计策若非乐休指挥,怕是无人能成。朕曾让袁天罡替乐休相过面,袁天罡称乐休面相之奇,天下少有,属死而后生之相。若能抗过死劫,则可逍遥富贵。所以,朕赌他能马到成功。若他真能了了朕这桩心愿,朕必然也如他所愿”

长孙皇后看看李大帝坚定的眼神,暗自叹息一声,不再言语。

……………………

“什么?”尉迟红震惊的看着面前的李明达,失声道:“明达说的都是真的?”

“嗯”李明达点点头:“父王看扶风侯奏折的时候,我就坐在父王腿上,所以也看到了一些。虽然没看全,但扶风侯怕是已经抱着必死之意,答应父王单骑赴辽东了。”

尉迟红终于明白为何李明达给所有侍女包括玲儿都赶出屋子了,原来是要告诉自己这个本该是机密的消息。

终于,尉迟红捂着嘴眼泪簌簌而下。李明达坐在尉迟红身边,用手巾替尉迟红擦擦眼泪,却始终也擦不干净。

“姐姐,你莫伤心了,既然扶风侯敢去,肯定是有把握的。凭着他的才学,就算事有不成,保存性命也是不难的。”李明达宽慰尉迟红道。

尉迟红看看李明达,擦擦眼泪,强颜笑道:“明达说的是,这辽东虽险,但若有心,保条性命倒也不难。”

李明达何尝看不出尉迟红是强颜欢笑。但事已至此,又能说什么呢?

……………………

贞观十七年五月十八,李大帝亲祭整修一新的老君观。拜谢上苍赐书于唐,并许愿入观清修。老君观新掌门袁天罡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