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好的财产拥有者的观点并非公理,而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教条。这就像蒲鲁东的那个“财产就是盗窃”、私有制恰恰是人类最大恶习根源的观点一样。

不应当全盘否定私有制,但也不应当过高评价其作为经济学中原则和刺激因素的意义。在很多情况下,集体所有制可能更有效率,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当一些企业由外国所有者经营时就变得更有效率(今天,外国资本几乎完全控制了俄罗斯的烟草工业以及大部分啤酒厂和糖果厂)。

俄罗斯媒体中曾经公开不少资料,其中显示一些大的企业被私人所有者收购后,效益得到了提高。

众所周知,所有俄罗斯快速发展的石油公司今天都属于私营部门。圣彼得堡的“北方造船厂”和“北方钢铁厂”在私人控股以后,企业规模有了根本性的提高。与此相似的还有“蜂窝移动通讯公司”和其他一些公司。但是,私营生产的辩护士在这里经常混淆因果关系,因为私营资本恰恰会经常投向那些它认为会快速和收益巨大的部门。近些年来,俄罗斯的石油部门发展很快,但是,不是因为它们进行了私有化,而正好相反:私营部门进入石油领域恰恰是由于看到了可以在最小投入的情况下取得巨大的和快速的收益。而在俄罗斯,有谁能够把工厂的平均收益水平提高到像石油部门和烟草行业那样大呢?

在另一些俄罗斯报刊中,也曾经公布了不少材料,其中显示大多数情况下一些大型企业在转为私人所有后,其经济指标不升反降。私有化的消极后果也反应在一些从国家转到私人之手的大型企业中。在这里我不得不谈谈“吉尔”的命运。这家大型企业在私有化之后,产生了巨额亏损,促使莫斯科市政府下决心购买这家工厂,作为其市有资产的一部分。只有对各个部门、各个地区的大多数企业进行长期的研究之后,才能做出严肃的结论。不过,总结有关这个问题的大量资料后,我们可以看出,那些在1995~2000年中转到市场方向上来但同时又保留了国家调控因素的企业以及那些国家调控成分占主导、同时也存在市场关系成分的企业效益最佳。在这些企业中,刺激因素和个人主动性不仅体现在公司的经理阶层,而且还有工程设计人员和车间领导者以及部分普通工人。无论如何,现在没有人去干无利可图的事情。

早在十月革命以前就经营较好的圣彼得堡著名的“基洛夫工厂”,可能是最好的事例之一。在苏联时期,它的生产规模拓展了十几倍,而在今天完成了实质性的重组后,这家工厂的生产更加快速而有效地增长,建立了整个子公司体系,并与明斯克汽车厂以及其他一些外国企业展开合作。和许多其他大型企业一样,“基洛夫工厂”曾在几年时间里没有任何盈利,甚至还有亏损,而这是不可能被私人公司所忍受的。但在今天,这里的工资水平、工人的社会保障水平与圣彼得堡其他工厂的工人相比,有了实质性提高。

在经过了几年下滑之后,著名的“俄罗斯农业机械公司”以及其他一些俄罗斯大型农业机械制造的公司开始复苏。国内的飞机制造企业生产情况好转。那个时候,俄罗斯的纺织、鞋类制造工业的危机还没有克服,主要原因是遭到了来自亚洲和西欧进口商品的强烈冲击。

普京在经济上的两难抉择(15)

不能不说到一点,将自由和私有财产以及个人主动性奉为神灵的基金改革派并没有真正去关心俄罗斯国家新型企业所需要的帮助,也没有去关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和合理的税收政策。

中小企业主事实上处于一种缺乏保护的状态,而这不仅仅体现在市场的自发行为面前。在许多情况下,取代国家对经济实施干预的并非“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而完全是犯罪集团和腐败官员那只可以触摸得到的手。有组织犯罪集团的影响力不仅渗透到小商小贩那里,而且还扩展到整个工业和贸易、银行和交通体系,甚至是整个俄罗斯联邦的各地区。为免于犯罪集团的渗透,许多运营良好的私营和股份企业不得不建立起一个由前苏联克格勃和内务部的退役将军和军官领导的强大保安机构。如果企业不能建立这种安全体系,那么它就不得不向官员和黑社会团伙支付经常性的、繁重的、并且有损尊严的保护费。这同样让我们的外国合作伙伴感到不安。

一家美国非常有影响的商业报纸写道:“观察俄罗斯沉重的经济状况时,不能不看到那些令俄罗斯社会感到窒息的犯罪和腐败现象。俄罗斯的‘市场经济’是在掠夺苏联资产的基础上形成的,而私有化的进程则完全被腐败弄得扭曲了。这种状况继续被许多西方战略学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