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 (第1/4页)

岭的深山老林里,他们不是再也不敢露面了吗?——彻底完蛋了;原来还有的那么几个不太顺从的毛猴猴儿小股造反派组织,他们现在一看联司的势力强大了,也都俯首贴耳起来,再也不敢造次节外生枝了,事事都唯联司马首是瞻;从此可以说是天下太平,万事大吉,华阴的这片土地彻底成了自己的一统天下,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了。这下可算是称王称霸了,当然也就完全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高枕无忧了。造了一场走资本主义当权派的反,能造到这份儿上也还真不容易哟!当然也真值啦!

可是就在他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躺在床上美滋滋地正做着香甜的梦的时候,就在他们嘴里嘟嘟哝哝含混不清地说着那些称心如意的呓语的时候,也就在他们嘴里所流下来的那滩黏糊糊的涎水浸湿了头底下一大片枕巾的时候,有一股人正在神不知、鬼不觉,悄无声息地从秦岭的深山老林里出发,出仙峪栈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摸黑不怀好意地向着他们的驻地西岳庙老巢扑来。这帮人不是别的,其实就是前些日子被他们联合司令部以武力赶到山里去的工农委员会那些人。这帮人自那一次战败被迫从仙峪进入秦岭山,展转绕到华山的南面背后杳无人迹的地方,翻山越岭,攀悬崖、登峭壁,终于来到了华山东边的一个山头——留翎寨。留翎寨这地方北面是高耸万丈、猿猱愁攀的峭壁,居高可以鸟瞰渭河、洛河与黄河交汇处一带的渭河平原,地势十分险峻;向南朝秦岭深处的一面却是一个地势平缓而向阳的大斜坡。人常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说来也怪,就在留翎寨这高高的山头上竟然还有一眼清泉,水流汩汩,四季不断——这里真是一块儿能养住人的世外天府之地。关于这地方,人们中间还流传着一段段优美的传说,说是上古时候有只凤凰从这里的上空飞过,把一根羽毛落在这里,后来羽毛插着的地方就流出了这样一股滋润沃土,永不枯竭的泉水,故而这里就得名为留翎寨。又有人说,战国时候伍员(子胥)在临潼斗宝时,柳下跖就带领着一批人马驻扎在这留翎寨,居高临下,向北扼守着这山脚下横贯南北的大禁沟。禁沟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东边界,向北一直要通到历朝历代的咽喉要道潼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初期,因此处地势险要,四面与外界隔绝,容易看守,加之朝南的缓坡不仅向阳,而且土质肥沃,气候适宜,国家一度还在这里设立过劳改场,把当时一些触犯刑法,判刑期限较短的犯人放在这里劳动改造。总而言之一句话,这里只要设岗哨把住了南边进出的路口,从其它三面是没办法攻得上来或者出得去的。工农委员会的那些逃亡之徒来到这里,一看这地方处于三省(山西、河南、陕西)、三县(华阴、潼关、洛南)交界,宜守难攻,安全系数绝大,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处所,于是就落脚在这里。

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了一段时间,就向南进行革命串联,跟洛南县的红卫兵造反派联合起来,订立了攻守同盟。今天晚上,他们就是借助洛南红卫兵的强大势力,一个回马枪,奔着华阴的西岳庙杀来。他们决心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收拾联合司令部的这一帮帮子不是东西的人——你敢吃我的肉,我就敢喝你的血;吃你一碗米儿面,今天就得还你一碗腊八粥。他们这些人同仇敌忾,英勇无比地摸黑向前进军——革命就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就得要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大无畏精神,就要勇于斗争,敢于流血牺牲;只有彻底砸烂一个旧世界,才能建立一个新社会。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地成为了他们的精神支柱。

他们这伙人从西岳庙东南角城墙较低的地方设法爬了上去,继而登上五凤楼,然后从城墙内侧,五凤楼两边,俗称马道的斜坡上摸下来,潜伏在棂星门外“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石碑旁边,通过棂星门把院内的动静窥视了好大一会儿。只见棂星门以内,直至灏灵殿前一片地面较开阔的院子,中间是一条用鹅卵石铺就的南北甬道,“天威咫尺”的石牌楼巍峨森严地矗立当中。甬道两旁尽是蓊蓊郁郁的千年古柏,扭腰捩颈,苍老遒劲地站在黑洞洞的夜幕之下,遮蔽着天空,使得整个院子更加增添了几分黑暗和阴森可怖。院子里,直到灏灵殿的近旁,甬道左右才有一些旧时称作御书房的厢房。联合司令部的人就都住在灏灵殿和两侧那些厢房里。工农委员会的人一看此时院子里静悄悄,黑洞洞的一片,连个人影儿都没有——联合司令部的人忙碌了一天,这会儿早已入睡了,没有丝毫的防备,也没有一个人察觉他们的到来。于是这些工农委员会的人就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悄悄地摸黑向前靠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