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ㄑ劬担�险娴啬�幼潘梢兑�械淖呤仆肌K道鲜祷埃�谝淮慰吹剿�氖焙颍�一拐婢醯盟�歉鲎鲎魈秩搜岬某衾贤纷樱�つ孔孕牛�霉芟惺拢�孟窬醯锰斓紫旅扛鋈硕祭硭�比换崽��幕八频摹5�孀畔啻κ奔�

的变长,我对他的印象已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我越来越崇拜他,我觉得他已不再是那种有几个小钱的老糊涂,而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正是他这位神奇的魔术师,带领着我进入了一个与当下世界平行存在的、却又完全不同的黃金国度。

也不知道为什么,此刻我看着小塚老人的感觉,竟有些科幻的感觉。那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说出来你们也许会笑话:

就像在一片海洋之中,灰色的数码波浪从地平线那边汹涌而来,朝着海岸无限迫近。在黎明的蓝色光线中,遥远的海面显得无比深邃,而那个穿着深色西装的瘦小老人,正被浪头包着脚指头,魔术师一般站在灰色的波浪上。他脚跟踏散的波浪,卷起一阵细小的数字飞沫,包住了魔术师全身。但魔术师却一点也没被弄湿,也不受波浪起伏的影响,只是直挺挺地站在那片压迫着我视界的广阔海面的正中央。而像笨蛋一样在海边玩着沙的我,此刻正傻傻看着海洋、波涛以及站在波浪之上的魔术师.

波浪上的魔术师。

那天,我带着前后5000天的松叶银行股价资料,兴奋地回到了自己房间。我马上就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距今15年前的日经平均指数是8500点左右,而松叶银行的股价则在300元附近徘徊,几乎没有什么变动。

6年之后,到达了泡沫经济的顶点。日经平均指数是39000点,松叶银行的股价居然也超过了4000元。此后9年,日经平均指数和松叶银行的股价都在慢慢下跌。到现在,日经平均指数是全盛期的1/3,而松叶银行的股价则减少到1/10。根据小塚老人的说法,光是股票市场这部分,在这期间就减少了逾400兆元的金融资产。政府大张旗鼓放风出来说要拿出所谓的4兆元、6兆元的经济调控基金,对于这个庞大的市场来说,根本不可能起到效果。

我把刚刚学到的箱型理论原搬硬套过来,试图通过这一手段从这前后5000天的资料上找出股价运行的规律。我认真地进行着这项工作,首先在印出来的十几张纸上,用红笔细心地连出线来,然后又拿一个本子记录高点与低点的数值。等到这一切准备妥当,我又拿出抽屉里的计算机,盘算着如果一开始就投入100万元的话,那么15年内能增值到什么程度。当然,这一切都是我在纸上谈兵,算不得数的。因为市场行情就跟小塚老人说的一样,任何人都不是圣人,并不是行情涨我们就能赚到钱的。价格波动得愈是比想像中激烈,股票的买卖就愈难做,而如果操作得对,那么即使在行情下跌的情况下(只要能顺利把股票卖出去),也是有可能赚到大钱的。我分析这15年间的价格变动,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是:股价的变动非常单纯,比如说在泡沫经济发展的前5年,股价先是暂时在箱型范围內持续波动了一阵子,然后出人意料地往上直冲。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只要维持买入的态势,就一定能赚钱。而泡沫经济之后的10年里,情况则恰恰相反,在这个时期,只要保持卖出的理念就一准没错。

我着了魔似的计算着15年的股票收益,直到窗外完全暗下来的时候,我才得出一个自认为正确的答案,拿出本子一看,真是令我大吃一惊,因为算出来的获利率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一一获利是原有股本的5600%。即,如果一开始投入的本金是100万元的话,那么15年之后,账面上的资金将会超过5600万元。

当然,这是处于真空状态下操作股票才能做到的。我想除非是未卜先知的神仙,任何人都是拿到不到这份高回报的。

算完这笔账后的好几天,我一直如影随形地紧盯着松叶银行的股价.

自从那天给我讲述了箱型原理之后,小塚老人再也没有传授我什么新的股票买卖技术。当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工作人员,对于老人家布置给我的任务,我还是会不折不扣地完成的,比如说每天从头到尾读完报纸,每天向小塚老人提一个问题。当然,现在的我跟以前相比,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热情已经高涨到不可言说的地步,甚至可以说恨不得立即就上手实战。

但出于对金融市场的畏隕,我还是觉得有必要继续谦虚学习才是,所以现在对于每一天的提问机会,我都会无比珍惜。

比如现在,我就要开始发问了。我向站在沙发旁边的小塚老人问道:“如果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