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 (第1/4页)

⑤通治道:使治国的途径通畅。来谏者:使进谏的人前来。⑥妖言:迷惑人的邪说。这里指以妖言惑众。⑦情:真情,实情。⑧祝诅:祈祷鬼神,使降祸于所憎之人。约结:结盟,定约。谩,欺骗,指负约。⑨抵死:犯死罪。抵,触犯。⑩自今以来:从今以后。€听治:判决治罪。

九月,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①。

①郡国守相:郡守和封国的丞相。铜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下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用铜铸成虎形,分为两半,调发军队时,经过验合,方能生效。竹使符:使臣到各地去所持的一种竹制的信物。

三年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十一月,上曰:“前日(计)〔诏〕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①。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绛侯勃免丞相就国,以太尉颍阴侯婴为丞相。罢太尉官,属丞相。四月,城阳王章薨。淮南王长与从者魏敬杀辟阳侯审食其②。

五月,匈奴入北地,居河南为寇③。帝初幸甘泉④。六月,帝曰:“汉与匈奴约为昆弟⑤,毋使害边境,所以输遗匈奴甚厚⑥。今右贤王离其国,将众居河南降地⑦,非常故⑧,往来近塞,捕杀吏卒,驱保塞蛮夷⑨,令不得居其故⑩,陵轹边吏(11),入盗,甚敖无道(12),非约也(13)。其发边吏骑八万五千诣高奴,遣丞相颍阴侯灌婴击匈奴。”匈奴去,发中尉材官属卫将军军长安(14)。

①辞:托辞,找借口。②杀辟阳侯审食(yì,异)其(jī,基):高祖九年(前198年),刘长的母亲被拘自杀,审食其未能向吕后强争,为此刘长怀恨,将他杀死。事见《淮南衡山列传》。③寇:抢劫掠夺。④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甘泉:宫名。因位于甘泉山而得名。⑤约为昆弟:汉初高祖,吕后及文帝初即位时曾三度与匈奴和亲。见《匈奴列传》。昆弟,兄弟。⑥输:运送。遗(wèi,畏):送给。⑦河南降地:指今内蒙古境内黄河以南一带地区。最初为匈奴所占,后秦始皇派蒙恬率十万之众击之,悉收河南地。见《匈奴列传》。⑧常故:正常缘故,正当理由。⑨保塞蛮夷:保卫边塞的少数民族。⑩故:指故地。(11)陵轹(lì,力):侵犯,欺压。(12)敖:通“傲”,傲慢。(13)非约:指违背、破坏了先前的协约。(14)材官:勇武之卒。

辛卯,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见故群臣,皆赐之。举功行赏,诸民里赐牛酒。复晋阳中都民三岁①。留游太原十余日。

①“复晋阳”句:复,免除赋税徭役。晋阳、中都、文帝为代王时旧都。《汉书·文帝纪》“岁”下有“租”字。

济北王兴居闻帝之代,欲往击胡①,乃反②,发兵欲袭荥阳。于是诏罢丞相兵③,遣棘蒲侯陈武为大将军,将十万往击之。祁侯贺为将军,军荥阳。七月辛亥,帝自太原至长安。乃诏有司曰:“济北王背德反上,诖误吏民④,为大逆。济北吏民兵未至先自定,乃以军地邑降者⑤,皆赦之,复官爵。与王兴居去来⑥,亦赦之。”八月,破济北军,虏其王。赦济北诸吏民与王反者。

①胡:指匈奴。②反:反叛,造反。③罢丞相兵:撤回丞相灌婴的部队。④诖(guà,挂)误:连累,使受害。⑤以军地邑降者:率领军队投降或献出城邑归降的人。⑥去来:《汉书·文帝纪》颜师古注:“虽始与兴居共反今弃之而来降者。”

六年,有司言淮南王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毋度①,出入拟于天子,擅为法令,与棘蒲侯太子奇谋反,遣人使闽越及匈奴,发其兵,欲以危宗庙社稷。群臣议,皆曰:“长当弃市②。”帝不忍致法于王③,赦其罪,废勿王④。群臣请处王蜀严道、邛都,帝许之。长未到处所,行病死,上怜之。后十六年,追尊淮南王长谥为厉王,立其子三人为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

①居处:住所。毋度:无度,超过了规定的限度。②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将尸体暴露街头示众,叫作弃市。③致法:意思是依法惩处。④废:指废除其诸侯王之位。

十三年夏,上曰:“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①。百官之非,宜由朕躬②。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不取。其除之。”

①繇(yóu,由):由,从。②由:因为,由于。躬:自身。

五月,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刑①,诏狱逮徙系长安②。太仓公无男,有女五人。太仓公将行会逮,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③!”其少女缇萦自伤泣④,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⑤。齐中皆称其廉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