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 (第1/4页)

不在于谋略吗?

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①。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②,故孝景得立。

①中子:排行居中的儿子。②更:相继地,接连地。

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乙巳①,赐民爵一级。五月,除田半租②。为孝文立太宗庙③。令群臣无朝贺④,匈奴入代,与约和亲⑤。

①乙巳:据梁玉绳《史记志疑》考证此二字衍。 ②除田半租:减去一半田租。文帝时田租十五而税一,景帝再减收一半,即三十而税一。③太宗:文帝的庙号。古代帝王世系中,一般称开国皇帝为“祖”,称第一个治理天下有功绩的皇帝为“宗”。“太”是尊称。④无:同“毋”,不要。⑤和亲:指与匈奴议和,结为姻亲。

二年春,封故相国萧何孙系为武陵侯。男子二十而得傅①。四月壬午,孝文太后崩②。广川、长沙王皆之国。丞相申屠嘉卒。八月,以御史大夫开封侯陶青为丞相。彗星出东北。秋,衡山雨雹③,大者五寸,深者二尺④。荧惑逆行⑤,守北辰⑥。月出北辰间。岁星逆行天廷中⑦。置南陵及内史祋祤为县。

①“男子二十”句:指男子二十岁开始服兵役。傅,著。指著于名籍,给公家服徭役。得,应该,必须。又梁玉绳以为“得”字是衍文。按:《索隐》引颜师古云“旧法二十三而傅,今改也。”②孝文太后: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崩。③雨雹:下雹子。④深者二尺:《会注考证》引王念孙曰:“深下‘者’字衍。”⑤荧惑:火星的别名。因其隐现不定,令人迷惑,所以叫荧惑。⑥北辰:北极星。⑦岁星:木星。天廷:古代把星空分为三个区域,叫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天廷即太微垣。也写作“天庭”。

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长星出西方①。天火燔雒阳东宫大殿城室②。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卬、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东王雄渠反③,发兵西乡。天子为诛晁错④,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立楚元王子平陆侯礼为楚王。立皇子端为胶西王,子胜为中山王。徙济北王志为淄川王,淮阳王馀为鲁王,汝南王非为江都王。齐王将庐、燕王嘉皆薨。

①长星:彗星的一种。②天火:指由雷电或物体自燃引起的大火。燔(fán,凡):焚烧。雒阳:《索隐》:“《汉书》作淮阳。”此事指景帝三年淮阳王刘余的宫殿被大火焚毁。③吴王濞……反:以刘濞为首的同姓诸侯王进行武装叛乱,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吴、楚七国之乱。这次叛乱的借口是“清君侧”诛晁错,因为晁错主张“削藩”,即削弱诸侯王的势力。④为诛晁错:为安抚反叛的诸侯王而杀了晁错。按:景帝实际是上了刘濞“清君侧”的当。

四年夏,立太子①。立皇子彻为胶东王。六月甲戌,赦天下。后九月,更以(弋)〔易〕阳为阳陵②。复置津关③,用传出入④。冬,以赵国为邯郸郡。

①太子:指栗太子刘荣,栗姬所生。②“更(gēng,耕)以”句:指景帝决定在易阳为自己修建陵墓,并将易阳更名为阳陵。更,改。③复置津关:津关,设在水陆要道的关卡。文帝十二年曾颁布通关梁的法令,允许人们自由出入关隘。景帝在平息了吴、楚七国之乱以后,恢复了凭证出入关隘的制度。④传:一种出入关隘的凭证。

五年三月,作阳陵、渭桥。五月,募徙阳陵,予钱二十万。江都大暴风从西方来,坏城十二丈。丁卯,封长公主子�为隆虑侯①。徙广川王为赵王。

①长公主:指皇帝的姐姐刘嫖,窦太后所生。汉代称皇帝的女儿为公主,皇帝的姊妹为长公主,皇帝的姑姑为大长公主。

六年春,封中尉(赵)绾为建陵侯,江都丞相嘉为建平侯,陇西太守浑邪为平曲侯,赵丞相嘉为江陵侯,故将军布为鄃侯。梁楚二王皆薨。后九月,伐驰道树①,殖兰池②。

①驰道:秦代修建的供帝王行驶车马的道路。②殖:《集解》引徐广曰:“殖,一作‘填’。”按:应以“填”为是。兰池:池名。秦始皇时所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七年冬,废栗太子为临江王①。十(二)〔一〕月晦②,日有食之。春,免徒隶作阳陵者③。丞相青免。二月乙巳,以太尉条侯周亚夫为丞相。四月乙巳,立胶东王太后为皇后④。丁巳,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彻⑤。

①栗太子被废,因后宫争庞引起,事详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