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测定。 ④伤:悲伤。 ⑤劳身:劳累自己,即不怕劳累的意思。 焦思:苦苦思索。焦,着急,焦躁。 ⑥薄:少,使少,即节俭的意思。 ⑦致:送达,表达。 ⑧卑:使低矮,这里有简陋之意。 ⑨沟淢:田间沟渠。古代渠道深广四尺叫沟,深广八尺叫淢。这里泛指河道。 ⑩橇:古代在泥路上行走的一种交通工具。《集解》引孟康曰:“橇形如箕,敗�ǎ舁��蓿┬心嗌稀!薄。�11)檋(jú,局):古代一种登山鞋,把长半寸的铁钉安在鞋底上,以防止上山时滑倒。《正义》按:“上山,前齿短,后齿长;下山,前齿上,后齿短也。” (12)准:取平的工具。绳:取直的工具。 (13)规:划圆的工具。矩:划方的工具。这里“规矩”指测量高低远近的工具。 (14)四时:可能是指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参用《会注考证》引张文虎说) (15)开九州:开发九州的土地。九州,即冀、兖、青、徐、豫、荆、扬、雍、梁。又《大戴礼记·五帝德》此句作“巡九州”,王聘珍《解诂》以为“州”为“川”字之误。 (16)通九道:疏通九条河道。九道,即指弱、黑、河、漾、江、沇(yǎn,眼)、淮、渭、洛九条河流的河道。又《正义》以为“九道”为九州的道路。 (17)陂(bēi,卑):水边,水岸。这里是筑堤岸的意思。 九泽:指雷夏、大野、彭蠡(lǐ,礼)、震泽、云梦、荥播、荷泽、孟豬、豬野九个湖泊。 (18)度:测量,勘测,即上文的“表木”。九山:指汧、壶口、砥柱、太行、西倾、熊耳、墦冢、内方、(mín,岷)九座大山。 (19)众庶:庶民,平民。 (20)卑湿:低湿之地。 (21)均:使均衡。 (22)相:察看,考察。宜所有以贡:意思是应根据各地所具有的物产来向天子进贡。 (23)便利:指交通是否方便。

禹行自冀州始。冀州:既载壶口①,治梁及岐②。既修太原③,至于岳阳。覃怀致功④,致于衡漳。其土白壤⑤。赋上上错⑥,田中中⑦。常、卫既从⑧,大陆既为⑨。鸟夷皮服⑩。夹右碣石,入于海(11)。

①既:完毕,已经。载:施行,指施工。 ②岐:通“歧”,分岔,指梁山的支脉。(参用《尚书易解》说。) ③修:治理。 ④致功:收到成效,意思是治理好了。 ⑤壤:土质松软肥沃。《集解》引孔安国曰:“土无块曰壤。” ⑥赋上上错:田赋应交纳第一等的,也杂有第二等的。上上,指田赋的等级为上上等,即最高一等。错,杂,夹杂。指夹杂有次一等的,即上中等(第二等)。 ⑦田中中:指田地的质量属中中等,即第五等。按:《尚书·禹贡》把九州的土地质量和田赋数量各分为九等,最高一等为“上上”,最低一等为“下下”。但田的等级和赋的等级并不一致。所以如此,唐孔颖达疏云:“此时亦什一税(收总产量十分之一的税)。俱什一而得为九等差者,人功有强弱,收获有多少。传以荆州田第八赋第三,为人功修也;雍州田第一赋第六,为人功少也。是据人功多少总计以定差。” ⑧从:顺,这里指顺河道流了。 ⑨为:治。 ⑩鸟夷。古族名。分布在中国东部沿海及海域中的岛屿上。《尚书·禹贡》作“岛夷”。《集解》引郑玄曰:“鸟夷,东方之民搏食鸟兽者。”皮服:兽皮作的衣服,这里指用皮服作贡品。 (11)“夹右碣石”二句:指鸟夷的贡赋,要自渤海绕过西边的碣石山进入黄河,再运往京城。夹,接近,挨近。右,西。海,当作“河”,黄河。《集解》引徐广曰:“海,一作‘河’。”《尚书·禹贡》作“河”。按:黄河当时在碣石附近入海。《水经注》云:“河之入海,旧在碣石。”

济、河维沇州①:九河既道②,雷夏既泽③,雍、沮会同,桑土既蚕④,于是民得下丘居土⑤。其土黑坟⑥,草繇木条⑦。田中下⑧,赋贞⑨,作十有三年乃同⑩。其贡漆、丝,其篚织文(11)。浮于济、漯(12),通于河。

①维:系,是。 ②道:同“导”,疏通。 ③泽:湖泊。这里是成为湖泊的意思。 ④蚕:指种桑养蚕。 ⑤下丘居土:从高地下来,居住在平地上。 ⑥坟:指土质肥沃。 ⑦繇:茂盛。 条:上,高大。 ⑧中下:第六等。 ⑨贞:《尚书》孔颖达疏云:“诸州赋无下下,贞即下下,为第九也。” ⑩“作十有三年”句:是说治理兖州工程艰难,要用十三年时间,贡赋才能与其他八州相同。 (11)篚:圆形竹器,用来盛物。 织文:有花纹的丝织品。 (12)浮:船在水中走,指水运,乘船。

海岱维青州:堣夷既略①,潍、淄其道。其土白坟,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