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①。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②。后十年而崩③,谥为文王④。改法度,制正朔矣⑤。追尊古公为太王⑥,公季为王季:盖王瑞自太王兴。

①《易》:古代占卜的书,今存《周易》,也叫《易经》。八卦:《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每个图形象征一种自然现象:≡乾(天)、≡坤(地)、≡震(雷)、≡兑(泽)、≡离(火)、≡巽(xùn,迅。风)、≡坎(水)、≡艮(gèn,根去声。山)。八卦两两重迭演为六十四卦。②“盖受命”句:《正义》曰:“二国相让后,诸侯归西伯有四十余国,咸尊西伯为王。盖此年受命之年称王也。”又:梁玉绳等据《论语·泰伯》孔子说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向纣称臣)”等记载,以为《史记》此处记载有误(见《会注考证》引)。译文从原文并参用《正义》说。③后十年:《正义》:“十当为‘九’。”④谥:古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⑤改法度、制正朔:改变殷之法律制度,制定新的历法,即废除殷历,改用周历。正,一年的开始,即正月。朔,一月的开始,即每月的第一天。正朔就是一年开始的时候。古代改朝换代,都要改法度、制正朔。夏代以建寅之月(即冬至后二月,相当于现今阴历正月)为岁首,殷代以建丑之月(即冬至后一月,相当于现今阴历十二月)为岁首,周代以建子之月(即包括冬至的月份,相当于现今阴历十一月)为岁首。按:《正义》以为文王改法度,制正朔的记载亦误。⑥“追尊”二句:《正义》引《礼记大传》云“牧之野武王成大事而退,追王太王亶父、王季历、文王昌”,认为此二句亦误。

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①,周公旦为辅②,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③,师修文王绪业④。

①师:太师,周代辅佐国君的官。②辅:天子左右大臣的通称。《尚书大传》:“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③左右:帮助,辅佐。④绪业:遗业,事业。

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①,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②,载以车,中军③。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④:“齐栗⑤,信哉⑥!予无知,以先祖有德臣⑦,小子受先功⑧,毕立赏罚⑨,以定其功。”遂兴师⑩,师尚父号曰:“总尔众庶(11),与尔舟楫(12),后至者斩。”武王渡河,中流(13),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14),其色赤,其声魄云(15)。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16),未可也。”乃还师归。

①观兵:检阅军队。②木主:神主,即牌位。用木做成,书死者谥号以供祭祀。古代帝王出军、巡狩或去国,载庙主及社主以行。③中军:指置于军中。④诸节:指接受王命的诸官吏。《集解》引马融曰:“诸受符节有司也。”节,符节,古代朝廷用作凭证的信物,这里借指王命。⑤齐(zhāi,斋)栗:严肃恭敬。齐,庄重、肃敬。栗,威严,庄严。⑥信:诚实,不欺。⑦先祖:祖先。⑧小子:自谦之辞。⑨毕:尽,完全。⑩兴师:举兵。(11)总:聚束,集中。众庶:众人,民众。(12)与:操,持。楫:船桨。(13)中流:指渡到河的中央。(14)流为乌:不断变化,最后现出乌的形象。流,往来不定或运转不停。(15)魄:象声词,形容鸟叫的声音。云:语气词。(16)女(rǔ,汝):同“汝”,你,你们。

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①,杀王子比干②,囚箕子③。太师疵、少师强抱其乐器而奔周。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④。”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⑤,虎贲三千人⑥,甲士四万五千人⑦,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⑧。曰:“孳孳无怠⑨!”武王乃作《太誓》⑩,告于众庶:“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11),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12),离逷其王父母弟(13),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14),用变乱正声(15),怡说妇人(16)。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17)。勉哉夫子(18),不可再(19),不可三!”

①滋甚:越来越厉害。②杀王子比干:比干为纣王的叔父,官少师,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见《殷本纪》。③囚箕子:箕子为当时贵族,纣王的诸父,官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东北)。比干被剖心以后,箕子假装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