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4页)

卟飞敝�肴ブ�胫怪�阂馑际峭ü�疾防淳龆ㄊ巧钡羲�腔故歉献咚�腔故橇糇∷�恰"嗄��好挥幸谎�羌�榈摹"崆耄呵蟆�k(lí,离):涎沫。《国语·郑语》韦昭注:“漦,龙所吐沫。”⑩币:泛指用作礼物的丝织品。策告之:《集解》引韦昭曰:“以简策之书告龙,而请其漦也。”(11)亡:消失。(12)椟(dú,读):木匣子。这里是用匣子装的意思。(13)比:接连,连续。(14)发:打开。(15)裸:赤身。噪:很多人一起叫嚷,喧哗。(16)玄鼋:蜥蜴之类。鼋,也作“蚖”。(17)后宫:古代帝王妃嫔所处的地方叫“后宫”。(18)童妾:小女婢。。既龀(chèn,趁):刚刚换完牙。龀,儿童换牙。遭:遇上,碰上。(19)既笄(jī,机):成年以后。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这里指女子可以插笄的年龄,即成年。(20)子:孩子。古代男女通称子。(21)谣:歌谣。(22)檿(yǎn,眼)弧:山桑木制成的弓。弧,弓。箕服:箕木制成的箭囊。服,箭囊。(23)使:派人。执:捉拿,拘捕。戮:斩,杀。(24)乡(xiàng,向)先前。乡,同“向”。妖子:夭子,婴孩。夭:初生的。《集解》引徐广曰:“妖,一作‘夭’。夭,幼少也。”(25)哀:怜悯,同情。(26)之后宫:到后宫去。(27)无可奈何:意思是没有办法可以改变了。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①,故不笑②。幽王为烽燧大鼓③,有寇至则举烽火④。诸侯悉至⑤,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⑥,为数举烽火⑦。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⑧。

①万方:各种方法。②故:依旧:终究。③烽燧:古时遇敌人来犯,边防人员点火报警,夜里点的火叫烽,白天烧的烟叫燧。《正义》认为:“昼日燃烽以望火烟,夜举燧以望火光也。”④寇:盗匪或入侵的敌人。烽火:泛指上文的烽燧。⑤悉:全都。⑥说:同“悦”。⑦数:多次,屡次。⑧益:渐渐。

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①,善谀好利②,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③,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④。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⑤,是为平王,以奉周祀⑥。

①佞巧:巧言谄媚。②谀:用言语奉承,讨好。③征兵:征集四方诸侯的救兵。④赂(lù,路):财物。按:自武王灭殷至此,史称西周。《集解》引《汲冢纪年》曰:“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也。”⑤即:接近,靠拢。⑥奉周祀:继承周朝的祭祀。

平王立,东迁于雒邑①,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②。

①东迁于雒邑:往东迁都到雒邑。自平王东迁洛邑(公元前770年)开始了东周时代。②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四十九年, 鲁隐公即位。

五十一年,平王崩,太子洩父蚤死①,立其子林,是为桓王。桓王,平王孙也。

桓王三年,郑庄公朝,桓三不礼②。五年,郑怨,与鲁易许田。许田,天子之用事太山田也③。八年,鲁杀隐公,立桓公。十三年,伐郑,郑射伤桓王④,桓王去归。

①蚤:通“早”。②不礼:没有以礼相待。③“许田”句:《索隐》:“《左传》郑伯以璧假许田,卒易祊(bēng,崩)。祊是郑祀太山之田,许是鲁朝京师之汤沐邑,有周公庙,郑以其近,故易取之。此云‘许田天子用事太山田’,误。”用事:指祭祀。④郑射伤桓王:事见《左传·隐公八年》,溃Вǎ颞玻�纾└鹬�郏�=�q跎嘶竿跫绨颉!�

二十三年,桓王崩,子庄王佗立。庄王四年,周公黑肩欲杀庄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王杀周公。王子克奔燕。

十五年,庄王崩,子釐王胡齐立。釐王三年,齐桓公始霸①。

①霸:称霸。霸,即春秋战国时诸侯国的盟主。

五年,釐王崩,子惠王阆立。惠王二年。初,庄王嬖姬姚,生子穨,穨有宠①。及惠王即位,夺其大臣园以为囿②,故大夫边伯等五人作乱③,谋召燕、卫师,伐惠王。惠王奔温,已居郑之栎。立釐王弟颓为王。乐及遍舞④,郑、虢君怒。四年,郑与虢君伐杀王颓,复入惠王⑤。惠王十年,赐齐桓公为伯⑥。

①有宠:受宠爱。②囿(yòu,又):豢养各种动物的园林。③“故大夫边迫等五人”:据《左传·庄公十九年》记载,五人是蒍(wěi,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