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 (第1/4页)

是三人成虎,不过这对郁霆烜来说也足够了。在这样战乱纷飞的时刻,一点点消息都可以被夸大到人神共愤的地步。

老百姓的想法永远都是他们交了税钱,养活了军队,理所应当的他们这些人就应该保护他们。尤其是那些达官贵人们,怀里揣着钱财不愿意松手,害怕国家要他们募捐,又担心不募捐的话他们又没有了保障。

一时间,乌烟瘴气的,晏总理在行政院忙的连年都没有回家过。

年夜饭该办还是得办,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礼数不可废,晏母和鹿希甄还有鹿黎凑合的吃了两口,守了岁。老管家带着人在院子里噼里啪啦的跟着跨过十二点的钟声放了一通鞭炮,这个年才算是稀里糊涂的过完了。

晏润迅这一去也去了一个多月,期间偶尔传来几分电报,说是晏润林已经被带到了齐鲁,在当地的医院里养伤。东北也是频频传来捷报,易靖卓和单昱领军有方,和倭寇矬子激战了几场,已经控制住了东北的局势。

只是好消息之中有一个影响心情的坏消息,鹿希甄是无意之间听晏母跟广东那边的晏家人说的。

打仗太消耗物资军备,这背后来支撑的就是金钱白银。

晏家之所以能够入驻北平并且坚持了这么多年,晏总理也能在总理这个位置上安安稳稳的坐着,都是有原因的。广州很早就已经开通了通商口岸,多数的舶来品都经由广州入国,国内的商品也多是从广州运到香港,再由香港运送到世界各地。

华夏的茶叶、丝绸还有陶瓷自古以来就备受世界瞩目,多得是外国人用钱来交换。所以,在广州独大的晏家,几乎垄断了所有的舶来品市场。虽然说是垄断,却也不是土匪头子不讲理的搜刮民脂民膏,打劫得。

晏家能够在广州这块地盘上这么有威严和权利,自然跟当地百姓的拥护分不开的。晏总理北上成为了主持整个华夏大局的总理之后,广州的老百姓就更是干劲十足了,每年交税永远的都冲在最前面。

鹿希甄也是最近才听说晏家在广州,甚至是北平城里都有家族的产业在,做生意的目的是为了挣钱。挣钱的目的又是为了养活越来越壮大的军队,养活将士,购买武器……这些开支可想而知。

如今在战场上,人力物力损耗严重,若是没有足够的补给跟上,恐怕也是亡羊补牢。易靖卓和单昱还能坚持多久,谁都说不准。加上没有晏润林在场坐镇,东北严峻的气候形势更是雪上加霜。继续这样下去,天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母亲,我想或许我能帮上忙。”鹿希甄挺着快要临盆的大肚子,缓缓走出。才挂断电话满脸愁云的晏母蓦地抬起头盯着她,难以置信。

鹿希甄被晏母的大丫头搀扶着,身后靠了软垫坐在了沙发上,已经八个多月肚子,滚圆的如同西瓜。鹿希甄瘦小的身子总给人一种不堪重任的错觉。

晏母揉了揉隐隐跳跃的眉心,疲惫的问道:“不好好休息,怎么又跑出来了。刚才我通电话你都听到了?”

“是的母亲,我都听到了。”鹿希甄倒是一点都不拐弯抹角,开门见山的说:“母亲大概也听说了,鹿家有一个富可敌国的宝藏的秘密。”

晏母的眼神晦明不清,隐隐灼灼之间透露着些许的期待,如果鹿家真的有这批宝藏,按照鹿希甄现在跟晏润林的关系,一定不会看着晏家陷入困境而袖手旁观的!

“这个秘密,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市井闲话的传言,我父亲当年病重之时,留了书信千里迢迢邮寄到了大不列颠。虽然我连他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可我坚信,这笔宝藏就是真的。我父亲是不会骗我的。”

当年,鹿希甄受到父亲托人带给自己的书信的时候,看到了其中夹杂的一张纸条,上头言简意赅的告诉了她一个最明确的信息,就是鹿家就算是如今没了皇商的名号,将来也是都要统统讨回来的。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鹿希甄说到这里顿了顿继续说:“我父亲告诉过我这么一句话,任何事情只要留下一丝丝的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母亲,若是真的现在需要这笔宝藏才能渡过难关,希甄绝不退缩也不会舍不得。”

钱财乃身外之物,更何况这一次的行军打仗关乎着整个民族的存亡,这样的紧急的时刻她要是还没有主动醒悟的心思,或许是真的太迟了吧。

“希甄……”晏母的眼中终于渐渐升起了一股希望的火苗,松了口气似得拥住鹿希甄,万分感激。

鹿希甄平静的开口继续说道:“鹿家的这个秘密,除了我之外没有人知道,就连鹿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