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 (第1/4页)

郭拙诚摇头道:“技术都掌握在工人手里,那些人留下来反而会让老工人与新进的人产生隔阂。你也知道,右派里有很多能人,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不缺,缺的只是一个机会。一个印刷厂又没有多复杂的事。”

郭知言又问道:“你认识的几个朋友,他们有钱吗?能拿出两百元集资款?”

郭拙诚笑道:“你放心,保证不会差你一分钱,而且他们还可以先不领工资,只干活。”

郭知言再次忍不住说道:“这怎么可能?他们这么大方?”

郭拙诚问道:“不这样的话,你有办法发工资给他们?我们不是商定了吗?上面拨下来的钱和信用合作社的贷款只能用于原料采购、厂房整修,千万不能用于发工资。”

郭知言很认同地说道:“是啊。我就是担心工资问题。现在那些人表面上不反对我办这个印刷厂,实际上他们正虎视眈眈呢。只要出了什么问题,他们肯定在第一时间里告我。我真要拿这些钱发工资,我就麻烦了。……,我现在就是担心你说的那件事会不会到来。如果拖到明年,那我们就麻烦了。”

郭拙诚说道:“你就放心吧。用不了二个月上面就会有消息传下来。”

按本来的历史,到八月份京城里就开始流传恢复高考的事,到10月21日国家通过媒体正式宣布恢复高考。现在已经到了七月底了,消息传下来用不了一个月,但免得让父亲太怀疑自己的预测能力,郭拙诚给这些消息留出了足够的空余时间。

郭知言高兴地点了点头,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见郭拙诚为他斟酒,他夹了一筷子菜放进嘴里,说道:“如果真有消息下来,我就重用你说的那个牟小牛。我倒想看看你在识人方面有什么过人之处。”

郭拙诚笑道:“其他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爸爸你按目前的思路工作下去,用不了多久就会升官。”

“还升?”田小燕惊呼道,脸上立即布满了喜悦。

……

第二天,郭拙诚去找牟小牛。正忙于收购铜钱、银元的牟小牛被郭拙诚喊回,一同回来的还有他的几个兄弟。

听了郭拙诚的介绍,牟小牛显然不是怎么愿意,虽然现在铜钱、银元的收购越来越难,收购的量越来越少,但一个月赚几百元并不困难,远远比在一个明显要倒闭的印刷厂好得多。

在郭拙诚半规劝、半命令下,牟小牛这才很委屈地答应进印刷厂当工人。

与牟小牛想法相反的是,跟随牟小牛而来的其他人却眉开眼笑,一个个激动得差点朝郭拙诚跪下来以表示感激。

对于这些农民和街上的混混而言,进厂当工人那可是他们做梦都想的事,工人这个铁饭碗可比赚几百元要实惠、金贵得多。走在人群前是倍有面子的事情,远比走村串户收购铜钱、银元“高尚”得多。跟村里的妇女老人争吵,跟他们讨价还价,简直就是做小偷似的,经常被人白眼。

“咱们工人有力量,……”当大声吼出这首歌时,多威风!

支开了那些笑逐颜开的同伴,牟小牛仔细汇报了铜钱、银元收购情况。到目前为止,牟小牛他们一共赚取现金六万八千五百多元,还保存有三千七百多枚铜钱,二千五百多枚银元。另外还收购了一些古代的瓷器和字画。

郭拙诚虽然心里有了一点底,但面对这一串数字,他还是很吃惊,心里甚至有一种想让牟小牛继续收购下去的**。特别是现在的瓷器和字画,几乎没有膺品存在,农村里的人这个时代还没有想到家里的这些坛坛罐罐竟然是值钱的家伙。

当然,这个想法只在郭拙诚脑海闪了一下,对于重生的他而言,钱已经不是问题,不是他生活所需的必需品,他最需要的是权和势。权和势有了,也就什么都有了。

(求月票。感谢aman2511、ma4408809230的月票,感谢叼着烟的我的打赏)

ps:有书友说那时候没有国营单位。我估计是书友搞错了,相反,那时候没有私营单位,都是国营单位和集体单位。集体企业集资的并不少,特别是公社、大队的小企业基本都是靠大家集资建成的,但集资者没有所有权,所有权都归公家。(不算字数)

第一三0章眼光放远点(求推荐)

而且,这种倒卖铜钱、倒卖银元的行为在“正人君子”眼里可没有好的评价,将来传出去对自己的仕途不利。

当然,人们都会以他年纪小不懂事而付之一笑,甚至有人很说他聪明,从小就有经济头脑,但归根到底不是好事,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