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部分 (第1/4页)

队有强大的掌控力。而且那些从中央军、桂军俘虏转变过来的红军还没有接受目前的教育,他们反而更加容易接受郭拙诚的观点。

当然。为了防止有人铤而走险,为了防止有的人誓死捍卫王明搞的那一套,郭拙诚还有意将宪兵队的队伍扩大,由孙兴国单独领导,宪兵中的官兵不是红军士兵,就是中央军、桂军的俘虏转化来的。这些人只敬畏郭拙诚。只佩服郭拙诚,其他人想劝说他们来对付郭拙诚是不可能的。

而特种大队则交给宋军单独带领。

同时,为了不受外界的影响,特别是不让某些人与留苏王明派的人联系,郭拙诚在部队离开江华县县城之前就借着保密,借着不被中央军发现行踪的借口,对部队要求严格执行无线电静默。不对外发电报。而只容许小功率无线电步话机工作,其用途主要用于部队内部的敌情通报、命令下达。

不过,郭拙诚也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那就是他在这支部队的威信很高,对很多人都有救命之恩,很多人根本就是他或者是他带着其他人把他们从濒临死亡的境地救出来,从敌人的监狱里把他们放出来。

而且,郭拙诚对这些被俘的红军官兵一如既往地信任。回到部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拿到了枪,以前曾经是指挥员的也很快成为了指挥员,没有人去审查他们,没有人歧视他们,这让他们很是感动,要知道红军之前对被俘过的人是很不待见的,宣传的都是誓死不投降。宁死不当俘虏。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重感情的民族,特别是救命之恩更是讲究回报。郭拙诚知道除非自己做的太过分,这支部队的大部分人不会因此反对他的,最多是争辩反驳。

……

就在郭拙诚忙于整编、整顿和教育军官的时候。周浑元派到江华县县城查看情况的那个师终于慢慢地挪到了江华县城里。实际上,如果不是县城里的商人从县城出来到外地做生意,因而与这个师的中央军相遇,恐怕这个师还要磨蹭好几天才到来。

从商人嘴里听到江华县县城现在是一座空城,里面只有一些被红军释放的的民团团丁、中央军军官、桂军军官,已经没有了任何其他武装人员后,这个师的师长还将信将疑,还对商人进行了一番审问,把商人分开单个询问后再比较,这才确认商人没有说谎,也确信县城里没有了红军。

师长惊讶之下强令一个连立即进城。

于是,一切真相大白了。

不过,大白的是中央军覆没的过程,但有一个问题很不明白:“那些红军去了哪里?”

还有一个师长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央军被俘的军官、桂军被俘的军官在12月8日——也就是空军九架飞机被击落的那天——就被红军释放了,为什么他们没有及时从县城撤退,没有找各自的部队报告情况,而是和县政府的官员老老实实地呆在县城里一动不动,一呆就是七八天。”

顺利“占领”了江华县城后,这个师长一边向上级报捷,一边找人了解情况,让他郁闷的是那些被释放的中央军军官都不愿意谈这件事,除了报一下自己的姓名、职务,其他都不想说。

反而是从一些市民的嘴里知道了更多的情况,知道了桂军和红军还真有一腿,有很多人亲眼看到桂军的飞机连夜给红军扔下了很多银元,还有一些不知道里面装什么的木箱。

疑云在这个师长的心头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他将他所了解的一古脑全部向周浑元汇报了。收到消息的周浑元也是满腹狐疑,连忙向蒋芥石汇报。

蒋芥石同样纠结着,心里很是郁闷,娘希匹都不知道骂了多少次。一方面他担心这支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的红军或在什么地方出现,到时候眼看就要灭亡的红军死灰复燃,他的剿共行动从巨大的胜利变成巨大的笑话,另一方面还担心桂军真的红军联合了,或者说那些在江华县消失的红军加入进桂军中,把桂军染成红色。

蒋芥石很纠结,红军最高领导层也同样很纠结。如历史上一样,他们正在刚占领的湖南黎平县县城召开会议,讨论部队将朝哪里去的问题。

会议也如历史上一样争吵激烈,以李德、博古等人为首的留苏王明派系依然坚持去湘鄂边境,与贺龙的部队汇合,认为只有这样才有立足之地,才能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

如果按照以毛润东提出的前往贵州、四川等中央军控制力度弱的地方,表面看是可以暂时逃脱危险,但实际上将来的困难更大,要一切重新开始,会被紧随其后的中央军如赶兔子似的到处跑,最后不是覆没就是溃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