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1/4页)

马小奎一边嘲笑那个黎可阳愚蠢人际关系又糟糕,一边和许金鹏商量如何保护郭亮、朱柏良的名声。

许金鹏思考了一会,说道:“现在记者都来了,我们强行掩盖恐怕会适得其反。不如我们现在就到警务室去,当面了解他们二人的情况。我不相信他们二个的表现如此差。”

马小奎说道:“我现在离不开,你先去了解一下。不要做主观上的结论,只看不说,等我去之后我们再根据情况做决定。”

第72章 (黎可阳栽了)

许金鹏动作不算不快,但他的动作还是没有记者的动作快。当他赶到警务室的时候,黎可阳正在接受省委宣传部、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等单位联合出版的《农村经济》杂志社记者的采访。这个记者在此之前已经从当地村民那里了解了大致情况,知道了郭亮受伤的原因,也隐隐约约知道了郭亮和黎可阳的不对路,甚至知道朱柏良已经被警务室停了职……。村民嘴里的话应证了昨天郭亮打电话给黎可阳时他们二人的争吵。

从村民的反映看,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黎可阳心胸狭隘、公报私仇的结果,是自认为怀才不遇的黎可阳私心作祟:为难郭亮是因为嫉妒,辞退朱柏良是为了让张石进来进而讨好上级领导,达到自己上调或回城的目的。

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就是要保持新闻的公正性,但通过这段时间的采访,记者心里自然而然地偏向了郭亮这边,心里对那个还未谋面的黎可阳充满了厌恶。所以记者见了黎可阳的面采访的时候耍了一个小手段:

记者首先称赞黎可阳长期安心扎根穷山沟、维护社会稳定的行为,说他管一方治安树一方正气。夸赞的话语让黎可阳放松了警惕也激起了他内心的愤懑。他心里暗暗发誓要好好利用这次被采访地机会,为自己闯出一路来了。因为他知道一个最基层的警务室遇到记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工作了十多年,这还是第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更何况记者一来就是夸他呢?

在记者的引导下,黎可阳先把自己的工作成绩、工作态度吹嘘了一番,把自己说得很高尚牺牲很大,说到家庭时他的眼里还涌出了眼泪,说对不起家里的妻子对不起家里的孩子。

然后,顺着记者的话,他说他如何地严格管理警务室。他将郭亮说成是镇政府领导特别关照的大学生,说朱柏良是警务室的骨干,但为了严肃纪律,他不得不挥泪斩马谡。

为了验证他的话,黎可阳还拿出来他写给上级组织的报告。当记者问他是不是把朱柏良的行李物品扔掉了时,他才感觉记者的话有点不对头,但还是承认了把朱柏良的行李物品搬到了值班室。

正采访的时候,许金鹏等人进来了。那个记者却对许金鹏笑了一下,得意地走了。记者的突然离开让黎可阳莫名其妙,但他没有时间过多地想这些,而是打起精神接待许金鹏这个不速之客。

看到黎可阳手忙脚乱的样子,许金鹏问道:“你难道没有接到上面的通知?”

“接到了,早晨就接到了。说是上级领导要来检查工作,不想许局长这么早就过来了。”

许金鹏说道:“我只是打前站的,等下马局长、县委肖书记、张县长都可能来。……,你先坐下,我找你先了解一点情况。你是这里的负责人,你把你手下的每一个人的表现给我说一说,必须说实话,让我们领导有一个底。然后汇报一下你们警务室的工作,我帮你把一下关,等下县领导有可能请你汇报。你也知道现在梅山镇正在进行撤乡并镇,我们公安系统也相应地要进行调整,这涉及到每个人岗位变化。”

消息闭塞的黎可阳以为人事劳资科长帮他在许金鹏这里活动了,心里很是激动:我的仕途总算出现了一丝曙光,局长亲自过问我这个小人物,呵呵。

内心高兴的他口吐莲花,说了不少他如何花费巨大心血将洪杰、张石、朱柏良等人从普通的农民培养成为联防队员,挨个地汇报了这些人的表现。他把刚才跟记者的采访内容也重新说了一遍。稍有不同的是他隐约透露了县局人事劳资科科长、河口镇派出所所长同意自己将郭亮赶出警务室、将朱柏良辞退的事情。

黎可阳唬不了那个《农村经济》的记者,更唬不了许金鹏。特别是有关郭亮的事,有关郭亮擅自调动警力、擅自离开岗位的事,他比黎可阳还熟悉原因。郭亮的第一次脱岗是因为许金鹏派人将郭亮“押到”了县局。第二次“脱岗”也就是昨天是因为救人去了。

至于郭亮去南洪乡调研,下周围农村调研更不是什么错误,只能说郭亮工作主动。就是公安干警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