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 (第1/4页)

当记者聊天似地问党政办主任对杜勇被分到文化站的看法时,党政办主任说道:“杜勇见习期满重新分配工作是很正常的,他这种这种到处告状申诉自己受了委屈的心态完全不对。文化站怎么啦?里面多的是知识分子。他这才工作几天就说受到了天大的委屈,受到了别人的打击,我不说他是诬陷别人,我只问他一句话。文化站的其他人干了好多年都没有怨言,凭什么他就不行?

文化站的重要性想必你当记者也知道,这是我们党的理论阵地,是反和平演变的最前沿。能不重要?而且那里也应该得到有能力的人去充实。如果让我谈看法,那我的看法是领导这次安排得非常正确,好钢都要用在刀刃上嘛。我知道他心里不平衡,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眼睛盯在梅山镇郭亮的身上。你是记者,你了解的情况比我还多,你说说他能跟郭亮比吗?人家又立功又救人,做事又踏实,连深山沟沟里都毫无怨言地工作,那种人不提拨老天都不答应。”

记者心里虽然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还真不好说。而且现在乡镇的大学生工作后不但有在文化站的。农广站的,还要到村里工作的。

记者最后只能安慰杜勇安心工作,争取好的表现,得到领导认同之后再调整岗位。这些话连他自己都不信,说了几句之后就急匆匆地借口有采访任务而告别了垂头丧气的杜勇走了。

杜勇并没有就此消沉。应该说没有就此消停,他手里还有从郭亮那里复印来的举报信。他从举报信里挑出一些事例又写了不少文章寄送出去,但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对他的处境没有任何有益的改观。最后见领导越来越冷淡他,同事越来越疏远他,把他看成怪物、神经病。

各种努力失败后,杜勇最后干脆玩起了另外一招:敲诈。

他把那封举报信的内容进行发挥。写成一封封神秘的信件发送到现在还在当官的对象手中,信里威胁收信者向他缴纳不同数量的封口费。开始的时候,杜勇还成功了几次,有几个官员接到这种信件后,见他要的数量不大,虽然很气愤。但还是宁人息事地给他寄来了一些金钱。这让杜勇暗暗地高兴了好久。

但是,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有一个被敲诈的官员不但没有寄钱来反而将他的信交给了公安机关。因为杜勇写的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组织上已经私下里对他进行过处理,他受贿的钱早已经上交给了县纪委,现在被杜勇重新揭开疮疤,这个官员简直怒不可遏。

于是杜勇悲剧了。顺藤摸瓜公安机关很快就将他逮捕。查清了他作案经过后,检察机关高效率地对他提起公诉,被判五年的有期徒刑,自己把自己给毁了。

坐在监狱里的他这下再也闹不出什么幺蛾子了。

当然,这是后话,事情还要很久以后才会发生。

联合调查组走后,郭亮听说镇里没有一个人受到此事的牵连,心里平静了许多。杜勇刚回到单位时完全是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他做到第一件事就是给柯柳打了电话,说起他写长篇通讯并参加联合调查组的光辉历史,“顺便”也说了郭亮的不识趣。

柯柳已经多次听他吹过这件事了,开始的时候她确实有点佩服杜勇的文笔和敏锐的观察力,很羡慕他的稿件能上省报。但听多了也就麻木了,特别是听他贬低郭亮,心里很别扭。不说她本就对郭亮有好感,就凭郭亮帮他在韩军面前说好话,最近让她重新回到局办公室上班就听不得杜勇的闲话。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柯柳乘车来到了梅山镇。郭亮很热情地接待了她,在谈到杜勇的时候,郭亮忍不住气愤,恨恨地说了一句:“柯柳,不是我说别人的坏话,你今后还是离那个杜勇远点好。我现在是怕了他。他真有点官迷心窍。”

柯柳见郭亮如此气愤,劝道:“你冒着生命危险救了那么多人,是应该受到表扬,是应该树立为英雄。也许他真的只是为了你好,为你打抱不平。”

郭亮讥讽地问道:“你现在还这么认为?”

她笑了一下,说道:“谁要你上升这么快,不说他嫉妒,连我都眼红呢。这次谢谢你,我又回到了办公室上班。”

郭亮说道:“韩军说了是你工作能力不错,又舍得做事,嘴巴也严。反正,他很满意。是他需要你在那里上班,与我一点关系都没有。要感谢的话,你感谢你自己和韩局长吧。”

“现在可不是工作好就能如愿以偿的,还是看领导是不是重视。”柯柳笑问道,“我当时突然被调离办公室难道是我工作不好?”

郭亮也笑道:“你就不要钻牛角尖了。既然现在韩局长重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