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 (第1/4页)

“咳咳,先别谢我!”李老明显有些抵挡不住,咳了一声,正襟危坐,继续说道,“当时几大窑口烧制的影青品种,主要是碗、盘、瓶、罐等日用器皿。在北宋的前期,这类青白瓷,并无花纹,以器型的规整和玉一般的釉质取胜。期以后,添加了以刻花为主的纹饰,兼有印花、浅浮雕、镂空和堆塑等,色调雅致大方的青白瓷,釉里藏花,若明若暗,给人以无穷韵味。”

“这个杯盏看着釉色、造型、刻花等,都跟湖田窑口出的影青瓷相近。”李老夸了一通,见白荷仍在得意,就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不过,却不是湖田窑影青,而是龙泉窑精品!”

第107章瓷器之花

“哇塞,还真是龙泉的?”孔四一愣,先反应过来,以不亚于李老的音量喊道,喊完才觉得不妥,他这样问,有点直接质疑李老的意思,只好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我不是那个意思,呵呵。”

“那你是什么意思啊,臭小子!”李老也没跟他计较,笑骂了一声,“当然是龙泉了,你自己不也说了么。”

孔四嘿嘿一笑,这都什么跟什么啊!他也就是随口那么一说,反正都是青白釉,表面刻工又都差不多,自己哪里分得清。

“嘿,知道你小子不清楚,学着点!”李老见孔四一脸尴尬,偏不放过他,呵呵一笑,训了一句后,这才摇头晃脑的指点道,“这龙泉窑,虽然跟影青很像,不过还是有方法判别的,如从釉面上的棕眼入手,你们看,这个杯盏釉面平滑,没有棕眼吧?”

“嗯。”不单孔四,徐少东跟吴晨也都跟着点了点头,这杯盏器形完好,釉面光滑平整,单单用肉眼看,还真看不出什么来。

“这就是问题了,都知道宋代的湖田窑的影青釉,透明度特别好,那是因为灰用量较多,从而形成了一层纯净明澈并富于色调变化的硬青釉。不过由于当时工艺的限制,高温烧造的时候,容易在釉面上产生大量气泡,在冷却的时候,气泡就会形成大小不同的棕眼。”

李老边说边划着,可惜现场没有一个实器可以参考,他想了想,还是让田忠泽到楼下,拿了一件影青小碗上来作为照物,这才继续说下去。

“再看这胎体,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风格受到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这三个窑口的产品相似。具体表现就是,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因为有了实物做参考,李老讲起来就顺畅多了,他见吴晨几人都满脸星星的模样,心里大爽之下,也不保留,陆陆续续的说了一大堆,直到田老笑呵呵的取笑他轰这么久也不口渴?这才停下来。

李老喝了一口茶,见白荷脸带沮丧,就笑着说道:“小白也不用丧气,这是龙泉精品,品相这么完好,价值不影青的差!更为难得是茶盏连盏托都齐全的,要知道,现在成套的杯盏极少,有些就剩个盏托,在市场招摇,不清楚的,还以为那就是茶盏。”

“就是!龙泉窑号称瓷器之花!跟宋代五大名窑的“哥窑”并称的“弟窑”,虽然开窑时间长,但是能完整保留到今天的精品极少,你这个杯盏,我看了都眼红!”徐少东有些羡慕的说道,他个人对于龙泉窑、耀州窑这类青白瓷,那是相当的喜欢,特别是上面的刻花,寥寥几笔,却意趣暗生!

就刚才三个瓷器而言,倒是这个杯盏最为贵重了!

“东哥要是喜欢,小妹就让给你了……”白荷听他们这么一说,这才转忧为喜,脸上登时笑意盈盈的说道,心里想着,怎么打个暗折,让对方不尴尬又能承情的。

这些年,游走官场,没少被那些大腹便便者吃豆腐,如果自己能搭上徐二,哼,看以后还有谁敢乱伸咸猪手!

白荷心里打着念头,回头却见到徐少东正一脸馋相的看着茶盏,心里暗自恼怒,这家伙真是对物有情,对人无意啊!这么个活生生的大美女,不见他这么色相的,反倒是一个小茶盏让他那副模样!

其实要说白荷,不但长得很美,举止气质什么的都也不错,徐二少也并非就不近女色,这要放大街上碰到了,说不定就是一脸猪哥样呢!

无奈现在在刘老面前,他端也得把这架子端好了!回头自家老子收拾自己的时候,还得靠这老爷子远程救援呢!

“呵呵,你们年轻人的的事,私底下说去。”刘老见这个茶盏也已经鉴定出来了,就打断了他们,虽然只鉴别了三件瓷器,却也花了不少时间了。

听到刘老这么说,几个小的也不再多说话,坐在一旁咬耳朵,大厅里顿时有些安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