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 (第1/4页)

蟮摹!�

吴晨想了想,还是说出了自己暗藏着的想法,偷师就要偷大法,在路过周记展示厅的时候,他就特别留意了有关这方面的介绍,虽然寥寥几句,却让他看到后面强大的功用。

再好的制度设计,如果没有先进的管理工具配套,往往沦为空谈!

“这个……行吗?”杜钦看了一眼周萱,说了半天,不会是木头在自己下米吧?

周萱点了点头,这几点都跟三叔说过的,不是什么机密,问题不大,当然,系统方面,不可能完全照搬,只能借鉴,全靠杜钦过去学习之后,根据设计思路跟实操体验,自己找人开。

对于这些,周萱一点都不担心,最令她担忧的是雕工。

珠宝是一个庞大的行业,作为其的一个分支,玉石行业如果细分起来,其实也有完全不同的领域,如原料赌石,这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行业,而玉石雕刻,恰好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即使到了今天这个到处充满机械化的信息时代,人的手艺始终是这个行业不可替代的部分。

所谓“玉不琢不成器”,雕刻工艺是玉器收藏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一件玉雕作品,雕工可称之为玉器藏品的灵魂,任何一块好的玉石,只有经过人工雕琢之后,才能赋予其新的价值和魅力。俗话说,“三分料七分工”,雕刻工艺是能最终决定一件玉器的成败的。即使是普通的玉料,经过巧妙的俏色和创意雕刻后,玉器往往会升值几倍,甚至几十倍。如果一件玉器的雕刻工艺粗劣,完全有可能连玉料的价格也收不回。

可以说,对于低档翡翠小件来说,雕工往往被忽视了,毕竟价值本来就低,再怎么折腾,也好不到那里去。但是,随着玉料的等级提升,以及玉件的大小变化,雕工的价值就逐步显示出来了,特别是顶级料子或者是大件雕刻,雕工因素所占的例那是极高的。

每一个神枪手,都是靠子弹喂出来的,同样,熟练的雕工,也是在无数的实践逐渐成长起来,对于每一家珠宝公司来说,都是一种稀缺资源,拥有一个稳定而梯队分明的雕工团队,是这个小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她们周记来说,从学徒、熟工、技师、工艺师、再到大师,有好几个阶层,每个不同的阶层都有对等的档次作业,只有达到一定的技术标准之后,才可能接触到更高级的原料。毕竟,没有那一家公司,可以奢侈到能让工人拿高翠料练手。

而那些稀有的高翠、或者大型雕件,往往都会交给大师们去雕琢,这里面就不单单是一个手艺的问题,还包括了设计理念跟对玉器的理解等等的综合。

现在孚珠宝从零起步,其它的都还好说,就是雕工队伍让人头疼。

“要不,您看能不能让这些师傅们就留在这里?就当是起步的骨干,慢慢的把队伍带起来?”吴晨听她这么一念叨,也是大呼头疼,除了周萱,剩下几个人可没有这方面的资源,几个男同胞就不说了,之前连刻刀长什么样可能都不知道呢,王雨鸢虽然开了一间小店,也没有自己的师傅啊!

“想得倒美!敢情您是一早就打定要学刘大耳朵借荆州了?”周萱毫不客气的摇了摇头,顺带的送了一个大白眼给吴晨。

现在从周记临时借调过来的这些师傅们,别说更不能留在孚珠宝,甚至也不可能长期在这里帮忙,否则自己就变成了挖周记的墙角了。

要知道,在任何一家家族企业,免不了内部争斗,自己虽然仗着老爷子跟老爹的喜爱,有一些特权,不过这种特权本身也会给自己招致怨恨。

港府多少豪门,最后都是载着内乱上。打小在这样的环境长大,周萱在这点上还是深有戒备的。这种行为虽然是经过老爷子肯,不过始终是利用公司的资源,给自己在外面的公司做效益,这种“挖墙脚”的行为一旦开了口子,往后就难以刹住了,可以想见,要是每个人都如此,很快就能把周记给挖空。

所以,不得已借用,这种小事还可以偶尔为之,当时挖人,这是万万行不通的!

吴晨也知道这个要求有点过分,这不是没办法嘛,所以才试探着问问,结果让周萱一个白眼给瞪得有些讪讪的,搓着手有些不知说什么。

孔四跟徐少东等人看得哈哈大笑,不过这个问题的确是一个大隐患,会成为公司展链条上的一个极大的制约因素。别的不多说,库存里还有两亿多的原料存着呢,而店面却没有货可以出,就像一个哑铃一样,间的通道过窄,两头无法实现及时的对流。

吴晨见大家的表情都有些凝重,便笑着给大家打气:“不管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