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州一中读复读班,准备考大学。”

孟辉惊讶地道:“我记得你曾经说过当医药代表,而且没有读过高中,怎么考大学?”

王桥道:“我在号里谈过往事吗?孟警官怎么都记得?”

孟辉道:“我以前混江湖,不管做什么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你们在号里说的每一句我都是在心里分析了十遍,大家的底细都摸得差不多,所以我认为你是一个值得交的朋友。复读班,考大学,难啊!”

1994年,大学升学率不高,静州一中每年亦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升学率,孟辉并不认为王桥是在做一件明智的事情。

从山南到静州的路上,只有短短一个小时,孟辉所说的话超过了在209监舍三个月的话,车到复读班东侧门时,孟辉笑道:“我真是一个话篓子,这些年变成了有话不能说的哑巴,被憋坏了。现在恢复了真身,但是很多话还是不能说。”

王桥道:“我能够理解。”

孟辉道:“真能理解?”

王桥认真地道:“真能。”

孟辉道:“谢谢。”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新厂长

警车直接开进校园,未受到任何阻拦。

“孟警官,到楼上坐坐。”

“学生宿舍一屋脚臭,比看守所都不如。我就不去了,还得回山南。”

孟辉作为省公安厅的中层干部,开车送了上百公里,让王桥心生感动,无形之中拉近了两人关系。他站在车前,道:“孟警官,非常感谢。”

“我跟你是什么关系,再谢就生分了。走了,到山南来找我,好让我过过嘴瘾。”孟辉隐隐发现自己虽然时刻想着要重回光明,可以用正式的身份出现在亲朋好友面前,但当这一天到来时,他时刻能感受到黑夜生涯在其身心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睡梦中无数次与几位江湖大哥把酒言欢,无数次与一群人在夜色中匆匆行走,无数次提着刀在狭窄的巷道上死拼,无数次被毒贩生死考验。

黑夜与光明在其内心深处纠结在一起,王桥是联系过去和现在的一个重要的安全见证,既不会将他带入黑暗生活,又能让他不至于与漫长十年彻底隔绝。因此,孟辉与王桥在一起的时候有一种特殊感受。

送走孟辉,恰是晚自习放学时间。王桥脑子里想起在广南第三看守所的日日夜夜,心里万生感慨,慢慢地朝操场走去,进行晚间的例行锻炼。

在操场边,刘沪和晏琳在散步。怀有身孕的刘沪心情纷乱如麻,低头走着,不停地踩枯干的落叶,发出清脆的“咔嚓”声。晏琳安慰着闺中密友,眼光不停地朝着左侧门看去。整个星期六晚上,她都没有看见王桥伏案读书的身影,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颇不踏实。终于,一道车灯刺入学校,看到这道灯光,晏琳预感到王桥在车上,便停下来,瞧着车灯处。

果然,王桥从车上走了下来。

刘沪发现晏琳止步不前,跟着停了下来,道:“你在看什么?”

晏琳掩饰着道:“没有看什么。”

刘沪看到从车上下来的王桥,道:“晏琳,你入网了。”

“入什么网?”晏琳明知故问。

刘沪指了指朝操场走过来的王桥,道:“你对王桥太关注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就是陷入情网。”

晏琳看着车灯下修长矫健的身影,略为失神,没有肯定,亦没有否定。

刘沪在红旗厂五人里面,成绩一般,最有艺术气质,她用忧郁的声音轻轻地哼起了张学友的《情网》:“请你再为我点上一盏烛光,因为我早已迷失了方向,我掩饰不住的慌张,在迫不及待地张望,生怕这一路是好梦一场……”

晏琳被歌曲感染,整个晚上都在轻声哼唱这首风靡校园的《情网》。早上起床,下意识又哼起这首歌,“请你再为我点上一盏烛光,因为我早已迷失了方向……”

吃过早饭,晏琳正欲前往教室,在三楼走道上听到小车喇叭声,她习惯性地认为是来找王桥的车,心道:“王桥到底是什么人,经常有开小汽车的朋友到复读班。”

走到楼下,却见父亲站在一辆桑塔纳前面,晏琳惊奇地道:“爸,你怎么来了?”

晏定康四十多岁的年纪,头发倔强地根根直立,和传统知识分子形象颇有差异,更像是军队教导员。他抬起手腕看了看表,问:“这么早就要上课?”

“这是早自习,还有一个小时才上课。”

晏定康将手里提着的小包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