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 (第1/4页)

每次坐在五星级酒店顶层,享受着美食和周到服务,刘明秀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在红旗厂生活的二十来年,那些单调枯燥的艰苦日子与现在可称为奢华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有时候她觉得红旗厂的艰苦朴素生活不真实,有时候又觉得现在的生活是海市蜃楼。

喝下几杯五粮液,晏定康谈起正事:“晏玲今年毕业,她是委培生,按照山南省最新的毕业分配政策,委培生按合同规定要回到委培单位。晏玲是文科生,在红旗厂没有什么发展前途。而且父女俩同在一个厂里,不见得好。”

刘明秀道:“我和他爸在红旗厂工作了一辈子,不想让女儿还到厂里工作。”

给亲朋好友安排工作,对于牛大伟这种层面的人来说不是问题,他根本不想多听理由,道:“齐厂长,你有什么具体想法,想把晏玲放在哪个单位?”

晏定康道:“我想把晏玲留在市里,进机关单位。”

牛大伟摸了摸根根竖立的短发,呵呵笑道:“赶得早不如赶得巧,齐厂长今天找我是找对了人,中午我跟老杜在一起吃饭,听他说省委办公厅准备进人,干脆把晏玲放到省委办公厅。”

老杜是省委办公厅副秘书长,分管办公厅人事工作,与牛大伟曾在一起当过知青,属于同甘苦共患难的交心朋友。这一段时间,老杜通过牛大伟牵线搭桥,帮着不成器的小舅子接下几项红旗厂的土建项目。

晏定康最初想法是通过牛大伟进入山南市级机关,完全没有想到进更高级别的机会。此时有进入省委办公厅的可能性,自然很是高兴,他又担心省委办公厅门槛高,特意说明道:“晏玲是委培生。”

牛大伟道:“委培生也是大学生,为什么不能进省委办公厅,这个衙门听起来唬人,其实高中生足矣。在战争年代军长、省长们也就是二十刚出头,时势造英雄,和学历有个屁关系。老杜操作这些事情很有经验,如果,我是说如果失败了,就让晏玲到市政府来。”

晏定康没有当厂长以前,刘明秀说起官官相护的现象总会义愤填膺。丈夫当上厂领导后,她并不以官太太自居,很少利用丈夫的职权办私事。但是人总是自私的,涉及到女儿前途命运时,她毫不犹豫支持丈夫的行为。

以前在厂里当中层干部时,完全没有想到居然几句话就能将女儿弄到大机关。当然,他们心里也明白,“几句话”之前之后是靠着实力来支撑,前者易,后者难。

第二天,牛大伟亲自带着晏琳来到省委办公厅。杜副秘书长办事稳妥,最担心将歪瓜裂枣弄进省委办公厅,让自己跟着受拖累。他亲自与晏琳谈了话,进了单独面试,感觉很满意。

杜副秘书长感觉很满意,意味着山南大学七名学生会主席必将感到不满意。

七名学生会主席面试后,原本以为一个星期左右就会有结果,谁知两个星期过去都没有正式结论。在这十来天,陆续有省级单位和市级部门到校要人,七名学生会主席有四人忍耐不住,参加了其他单位的面试,侯卫东和另外两位学生会主席有超强的自信心,坚持等待省委办公厅正式通知。

(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百五十二章选调

梁柏文通过省委办公厅的战友得知一些内幕消息,到了后来他的战友都觉得此事云蒸雾绕,看不明白。

6月27日,答案终于揭晓。

山南大学行政一会议室,梁柏文压抑着火气,阴沉着脸来到小会议室。

小会议室坐着七位系领导和紧张不安的七位同学。

最初从梁柏文处得到省委办公室内部消息后,王桥以为大局已定,完全没有想到还会出现波折。今天来到会场,他见到梁柏文副书记面无表情的脸,意识到最坏的事情可能发生了。

梁柏文道:“一个小时前接到省委组织部通知,可以从山大增选七名选调生,人选就从在座七人中产生,不再重新面试和考察。现在请干部处肖处长读文件。”

肖处长咳嗽一声,开始读文件。

小会议室静得能听得到大家的呼吸声音,参会的人都很吃惊,互相用眼神探寻。

文件读完以后,黄永贵吃惊地问:“梁书记,这是不是意味着省委办公厅今年将不从我们学校选人?”

梁柏文道:“可以这样理解。你们别问我,我也是一个小时前才接到通知。今天下午4点之前,如果愿意参加省委组织选调的同学就到学生处填写申请表,下午不填表,意味着放弃。”他神情严肃地看着在场的系主任和学生,道:“大家还有什么要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