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 (第1/4页)

“乔所长知不知道这个情况?”

乔勇道:“我知道,确实需要钢板,只是钢板有点贵,委里经费紧张,一直在拖。”

王桥道:“应该添置的设备就算贵点也要买,吝惜这点小钱,如果摔一个车到山沟,我们的责任就大了。钢板要几块,到底要多少钱?”

乔勇道:“我做过核算,用钢板把倾倒点完全覆盖,至少要花四万多。”

王桥没有想到几块钢板要花这么多钱,但是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不想收回来,于是表态道:“曹场长以垃圾场的名义打个报告上来,我去找乐主任签字。要尽快,不要耽误时间,免得误事。”

在王桥和乔勇查看倾倒点时,建委工作人员也进场勘察地形,为修建焚烧炉做准备工作。支书杨宗奎陪着建委工作人员,积极向他们介绍本地出产的条石和片石。

由于承诺修焚烧炉时用当地产的条石,请当地村民帮工,垃圾场紧张的形势得到初步缓和。这让王桥感觉压力稍为小了一些,得到一时喘息之机。

另一件比较遗憾的是肇事车辆始终没有找到,昌东县工伤赔付的原则是先解决交通事故再解决工伤,环卫所垫付了环卫工人的医疗费用,还给交警中队报了5000油费,这让乔勇心痛得很。

而王桥是城管委副职,不分管财务,没有乔勇那种切肤之痛,他更关注的是将事情办好。

周五,王桥带着乔勇来到山南。

王桥有一位大学同学在省环卫局工作,这位同学原本准备陪王桥参观垃圾场,谁知临时有事要出差,他特意给垃圾场场长打了电话,请垃圾场场长接待来自昌东的王桥。

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打电话,场长自然不会怠慢,亲自到大门处等候王桥,然后带着王桥和乔勇参观垃圾场作业区,详细讲解垃圾场处理工艺。

山南垃圾处理场日处理垃圾三千多吨,采用的是卫生填埋技术,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分区填埋,山南垃圾场填理占地面积大,分为作业区和掩盖区,作业区是倾倒垃圾的地方。掩盖区是用泥土将垃圾覆盖,同时用导气石笼将气体导走;二是作业区有推土机等机械,用于将垃圾分层碾压;三是建有大型的渗漏液调节池。

王桥站在垃圾场边,举目四望,除了一块正在操作的工作面没有用泥土覆盖以外,所有垃圾填埋区域都用泥土覆盖,覆盖区内长出茂密的野草。微风吹过,很有风吹草低现牛羊之感。

王桥是有心人,一边向场长提问,一边着重考察垃圾场的除臭和灭蝇工作。

省垃圾场灭蝇工作相当到位,场内基本看不到苍蝇。

在垃圾场作业区边缘,味道扑鼻。在距离垃圾边缘两百米左右,还能闻到比较大的味道。超过五百米,没有风时基本闻不到臭味。但是在六七百米的距离,有风吹来,还是能闻到隐隐约约的酸臭味。

花了一个多小时,场长带着王桥、乔勇将垃圾场走了一遍。

离开垃圾场后,王桥作出了总结:“就算采用了山南市的卫生填埋办法,达到了它的管理水平,也不可能在500米以外完全杜绝臭味。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尽量减少臭味,让村民能够接受。”

乔勇对山南垃圾场的管理水平很是佩服,道:“山南垃圾场每天要处理城区产生的三千吨新鲜垃圾,保留了六七百米的作业面不能覆盖,能把臭味控制到这个程度,我们坐飞机都追不上。”

王桥道:“和山南垃圾场相比,阳和垃圾场管理太粗放了,我们对照山南市垃圾场的管理手册,一项一项治理。”

小车进了山南城,乔勇看着宽阔又复杂的城市道路有些发懵,道:“桥主任,山南的公路太复杂了,我是两眼不抹黑,完全找不到路。”

王桥道:“我来开车。”他在大三就拿到驾照,拿证后经常开着姐姐的车在山南城里四处游荡,水平不差。

乔勇从来没有见过王桥开车,迟疑地问:“桥主任会开车,有驾照吗?”

王桥道:“有驾照。”

两人交换位置后,乔勇见王桥开车动作熟练,这才放心,道:“桥主任开得很好啊,以前从来没有见你开过车。”王桥道:“我只有两年驾龄,在你们这些老驾驶员面前,连小菜都算不上。”

环卫所有大大小小二十多台车,除了会计和办公室的女同志外,每个人都会开车,而且都有开大车的驾照,王桥开车技术在里面确实不值一提。

小车开到东城区,停在山南大学外面的老味道土菜馆门前。王桥提前打招呼:“山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