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 (第1/4页)

杨红兵道:“我们穿上这层皮,就是政府的打手,平时没有时间想太多形而上的事情。你在山大读过书,接触的东西肯定不一样,觉得我们现在社会到底是好还是坏。”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关注是本职工作以及吃喝玩乐,很少把目光集中到上层建筑。今天开车与王桥聊得兴起,提出一个超越自己关注点的问题。

王桥进入山大以后,与杨红兵在思想上便渐渐拉开了距离。上层建筑是山大学生会干部最喜欢讨论的话题,他们可以整个晚上都讨论相关问题。王桥有社会经验,看问题的角度比较现实,而多数学生会干部都是从中学校门直接跨进了大学校门,看问题比较偏激。王桥经常和激进派就社会问题进行激烈交锋。

他对杨红兵的话题有自己的看法:“党的力量和基础来源是最底层的群众。以前如此,现在如此,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本质没有变化。我们政府始终没有被资本控制,政府在人民和资本中间起到了平衡作用,这是很了不起的制度设计。尽管还很不完善。主宰西方的不是政客,不是选民,而是资本。如果有一天,我说的是如果,资本真的能主宰了我们政府,我们的政府成为傀儡,广大群众的悲惨命运就要来了。”

杨红兵把烟头弹出车外,道:“算了,算了,不谈这些无意义的话题,听来耳朵痛。”

王桥笑道:“这是你先起的头,我平时也不谈这些话题。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他想起了在山大与趣味相投的朋友们激辨的日子,不觉神往。

聊着天,小车很快到了昌东。王桥在医院焦急地等了半个小时,王永德扶着杜宗芬的身影才出现在医院里。

在等待父母之时,他给李宁咏打了几个电话,无人接听。

春节期间,内科大夫没有上班,急诊医生做了简单检查,开了药便准备让杜宗芬回家休养。看见母亲难受得伸不直腰,王桥对急症医生道:“我妈的腰一直很痛,否则也不会从旧乡到县医院,回家再痛怎么办?”

急诊医生见惯了病人,轻描淡写地道:“我们这是急诊,只有这个条件,回家休息一天,初八就正式上班。”

正道走不通,王桥就想着找关系。他到城管委时间短,而且城管委与医院没有业务交集,因此没有在医院建立起可靠的人脉。他再次给李宁咏打电话,还是无人接听。

杨红兵主动道:“我在医院有熟人,住在后面家属区,我去找他想办法。”

“我等你。”王桥看着杨红兵急匆匆的脚步,心道:“如果杨红兵搞不定,我就向李宁咏大哥求助,他是副检察长,说话管用。”

他站在急诊室门口转圈之时,李宁咏的电话回了过来,道:“刚才在听音乐,没有听到电话,你现在回昌东没有,我妈叫你如果回来就到家吃饭。”

王桥道:“我现在哪里有心情吃饭,在急诊室门口团团转。”

得知王桥母亲生病进了医院,李宁咏道:“你别急,我马上就过来。”放下电话,她轻轻拍了自己的嘴巴:“我在牛清扬家里随口找了一个王桥母亲生病的借口,谁知她真的就生病,看来春节期间真不能乱说话。”

邱大海坐在前台副驾驶位置。得知王桥的母亲得了急病,对驾驶员道:“直接到医院,我们去看看亲家。”

李珍英在一旁道:“我们两人没有必要到医院,让三妹去就行了。顶了天给耿医长打个电话。”

邱大海道:“如今王桥还没有成气候,我们做的事情就是雪中送碳,等到他成气候了,我们做的事情就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碳好。还是锦上添花好,不言而喻。”

李珍英道:“他一定要成气候吗?我看不一定。”

李宁咏不高兴了,道:“妈,你认为我的眼光好差,难道会去找一个窝囊废。”

李珍英叹道:“女大不由娘,你们两个联合起来欺负我。”又道:“他成了我家女婿,窝囊废也能弄个一官半职,其实窝囊废还好一些,你好驾驭。”

小车驾驶员为邱大海服务了十五年,与邱家关系极为密切。他知道邱家人讲话基本上不回避自己,因此将自己的嘴巴封得严严实实,十五年没有出过差错。

小车来到医院,王桥已经在大门口等着,见到邱

邱大海道:“听说你妈妈生病了,到底是什么病,严不严重?”

王桥道:“肾上的病,老毛病了。平时都没啥问题,这一次突然疼痛难忍。现在最麻烦的是医院没有上班,医生要明天才来。我的一位朋友正在找熟人。”

邱大海道:“那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