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部分 (第1/4页)

两人上了楼,就见到赵波站在门口。赵波以前在老味道与吕一帆也是极熟悉的,张开怀抱道:“吕一帆,久别重逢,我们抱一个。”

吕一帆也挺高兴,不过没有和赵波拥抱。道:“王桥当镇长,胖墩当名记,青皮怎么这是这个**丝样子?”

说话点到了赵波痛处,赵波收回手臂。自嘲道:“我正在认真复习,准备参加司法考试,到时后先制人,绝对比他们赚钱多。”

三人在屋里坐了一会,就到外面吃饭。

吕一帆上次吃过火锅肥肠鱼。一直记着这道菜的独物味道,在山南阳州和静州都找了几次,无奈味道总是不一样。赵波是川人,对美味同样有着特别喜好,道:“这道菜其实是老式传统菜,流行过几年,但是这几年没有听说了,吃的人也不多。”王桥道:“师范后街的这一家肥肠鱼,倒是几年都没有变化,不是原味。我想你们应该喜欢。”

在1993年,王桥在中师毕业时,因为在师范后街吃了一顿肥肠鱼,恰好遇到了当时的教育局长彭家振。而彭家振在做实习老师时被王桥父亲王永德批评过,这一次偶遇直接导致王桥被踢到了偏僻的旧乡小学。如果没有被踢到旧乡小学之事,王桥就不会遇到吕琪,也就不会有后面发生的种种事情。

这世界有很多因和果,很多后果看似偶然,其实早就有“因”在前面存在。

三人一路步行,谈起了在山南大学的往事。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一般。

走到师范校大门时,王桥道:“这就是我曾经读过书的师范校,现在师范校没有了,改成普通中学了。”

吕一帆道:“山南这边撤得早。我们那边还有中师。我对撤销中师其实有不同意见,农村教师明显不足,大学生到农村去教书又不安心,以后会发生教师荒的。”

王桥不以为然地道:“大学扩招了,以后大学生多得是,还怕没有人到农村教书。”

七八分钟后来到了火锅肥肠鱼老店。此时王桥已经是城关镇行政一把手。事业有小成时,再回头来看这个改变命运的肥肠火锅鱼老店,又是另一种心情。

几年时间,肥肠火锅鱼开了几家分店,老店却依然保持着原来格局。虽然重新装修过,但是格局一点都没有变化。三人走进店里时,堂厅六张桌子全部坐满,桌上皆放着洗脚盆大小的盆子。红红的汤上浮着肥肠和鱼片,满盆都是花椒和红辣椒,散发着诱人香味。

吕一帆深深地吸了吸鼻子,道:“真香。我喜欢这个味道,有点肠子臭臭的味道。”

圆脸老板娘比十年前老了一头,显得富态得多。她刚从二楼下来,见到了王桥,热情地道:“王镇长,你来吃鱼。”

王桥对这个圆脸老板脸印象深刻,只是没有想到对方会认得自己,问道:“你认识我?”

王桥以前读中师时,因为家里并不宽裕,除了毕业时来吃过一次火锅肥肠鱼,还真没有来过。工作以后也来吃过,不过次数很少,且每次都有很多人,想必老板娘对自己没有印象。

圆脸老板娘道:“前几天城关镇餐饮协会在城关镇开大会,王镇长出来讲过话。你讲得真好,我是用力鼓掌的。”

王桥这才明白为什么圆脸老板娘认识自己,笑道:“今天我带外地朋友来吃饭,把味道弄地道些,我们三人就吃三斤鱼,一斤肥肠。”

吕一帆轻笑道:“你把我们三人当成大肚汉了!晚上吃这么多东西,要长胖的。”

王桥道:“若是点少了,到时肯定不够吃。晚上多吃点,吃完后做运动,就不会长胖。”

圆脸老板娘热情地道:“楼上还有一个雅间,王镇长请楼上走。”

王桥三人刚上楼,遇到一条大汉往下走。大汉邱宁勇见到王桥,皮笑肉不笑地道:“王镇,吃饭?”

王桥脸上没有表情,道:“吃饭。”

两人擦肩而过时,邱宁勇看了吕一帆好几眼。

晚饭,三人兴致很高,喝了两瓶白酒。

回到家时,青皮在客厅里唱了一会歌后,酒劲上涌,倒头就睡,鼾声大作。

王桥将青皮房门打了过来,然后轻手轻脚走到屋外,对吕一帆道:“青皮酒量不行,肯定得睡一晚上。”

吕一帆似笑非笑地道:“难怪你晚上会这么起劲劝酒,是存心的。”

王桥泡了一杯茶水,道:“按照常理来说,喝了酒是不适合喝茶的,但是喝了茶身体舒服些,今天以舒服为主。”

吕一帆双腿盘在沙发上,脸颊红润,双目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