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部分 (第1/4页)

摹!�

陈明秀道:“王桥不地道啊,他在这里当头头,为什么把挂职干部派过来值班。”

晏琳道:“是我运气不好,和王桥没有任何问题。城关镇每个领导都要带一个值班组,我带的是第四组,只是运气不好,恰好我值班时遇到了需要被隔离的情况。”

陈明秀道:“现在你也尽到职责了,赶紧请假回家,等到非典结束,你再回来上班。”

晏琳刚刚有了点当英雄的感觉,道:“我运气没有这么背吧,不可能次次都是我遇上。”

王桥和宫方平一起走了过来。王桥介绍道:“这位是红旗厂晏厂长,晏书记的父亲。”

宫方平就上前握手,想握手,随即又缩了回去,笑道:“非典过后,我们的习惯都要改一改,不能轻易握手。”随即自我介绍道:“我是副县长宫方平,欢迎晏厂长到昌东来。这一次晏琳副书记表现得非常优秀,给昌东干部树立了榜样。”

晏定康恢复了平静,道:“我是在今天早上才知道晏琳在隔离场,这几天我们一直在通话,她都没有提起过,只说一切平安。这个娃儿,把她妈妈吓惨了。”他以前并不擅长和政府官员打交道,从内心深处还看不起地方的政府官员。这几年执政红旗厂,三天两头和省城官员打交道,真正了解地方官员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现在与政府官员打交道就很轻松随意。

晏定康的轻松随意迅速赢得了宫方平的好感,宫方平道:“晏厂长很难得来一次,今天就让城关镇办个招待,我们尽一尽地方之谊,也算是感谢晏厂长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女儿。”

晏定康和陈明秀来到昌东是看望女儿,没有想到与地方政府打交道,此时宫副县长发出了邀请,晏定康还是接受了。

中午时分,晏定康、陈明秀、宫方平、杜建国、黎陵秋等人来到城关镇伙食团,王桥亲自点菜招待几位特殊客人。至于其他新闻记者,就由宣传部门带到昌东饭店吃饭。

宫方平介绍道:“王书记是很好过日子的领导,在城关镇工作以后,把城关镇食堂抓得很好。城关镇食堂在全县食堂是数一数二,不是说这个食堂有多么奢华,而是味道很正宗,都是地道的家常菜。”

晏琳就笑道:“王书记以前读书的时候就是一个美食家,他下的猪油面条,都比我们下得好吃。”

听到这句话,除了王桥以外,其他几人都愣了愣。

晏定康和陈明秀之所以会愣一愣是因为他们夫妻俩人知道王桥是女儿的心病,是不能轻易提起的,就算在挂职锻炼初期,女儿在家里依然不能提起王桥。此时听到女儿轻松自在地谈起了复读班往事,不禁都有些疑惑,两人同时升起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难道女儿和王桥在隔离期间又好了?”

王桥解释道:“我和晏书记以前是静州一中的同班同学。”

杜建国目光在王桥和晏琳脸上来回转,凭着做新闻锻炼起来观察力,他肯定王桥和晏琳之间肯定有些故事。

宫方平拍了拍脑袋,道:“我想起了这件事,上次省委办公厅常委办袁主任到静州,还专门叫王书记过去吃饭。”

这时,一个身穿白衣服的中年厨师走过来,道:“王书记,前些天我弄到两条尖头鱼,是旧乡那边来的。上次你交待过,凡是有尖头鱼,都是你来弄,今天是你弄还是我来弄。”

王桥笑道:“今天有远道而来的客人,宫县长也来检查伙食团的水平,当然是我来弄尖头鱼。”他又问道:“这是从旧乡弄来的尖头鱼?那边很久都不出产尖头鱼了。”

(第四百三十二章)

第四百三十三章旧乡尖头鱼再现

白衣厨师以前在霸道鱼庄干过,对尖头鱼还是挺熟悉的。他来到霸道鱼庄之时,王桥已经离开了昌东,因此他并不认识最优秀的鱼贩子王桥。

白衣厨师道:“王书记是懂鱼的,以前旧乡尖头鱼最好,后来突然就没有了。最近旧乡河里又出现了尖头鱼,只是数量没有以前多。”

羊背砣以前有一条产尖头鱼的溶洞,后来,水上游被牛清德开矿所破坏,暗水枯竭,溶洞内尖头鱼也就消失。此时听说旧乡又有了尖头鱼,王桥暗道:“我好久没有到羊背砣去了,牛清德的矿早已经停产,说不定暗洞的水系又恢复了。”

如今王桥成为了城关镇党委书记,就算暗洞又重新出现尖头鱼,他也无法去打理。因此,王桥决定将这个秘密仍然埋在心底,等到时间合适,他再到这个洞去看一看。

这些念头不过是在内心转眼一瞬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