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部分 (第1/4页)

排队的机关干部们纷纷表示欢迎王桥书记插队。

赵敏又道:“王书记,我们城关镇伙食团办得不错了,没有设单间,好多单位的伙食团都给领导设有单间。还有的地方领导压根不来排队,都是伙食团提前准备好的。领导享受点特殊待遇,我们都理解,所以,王书记还是不要排队了。”

所有人的眼光都集中在王桥身上。

王桥不为所动,道:“算了,吃饭我就不搞特殊化了。以后我交待任务,你们跑快点,动作麻利点,专心一点,我就很感谢了。”在排队的时候,王桥又征求意见,道:“我最近到市里比较多,很多机关都改成自助餐,你们觉得怎么样?”

赵敏道:“好啊,这是好主意。”

王桥道:“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你和办公室商量一下,定个自助餐标准出来。”

王桥打了饭菜,走到黎陵秋那一桌,坐在黎陵秋旁边的空位。

正在吃饭刘友树赶紧站了起来,上前打招呼。

王桥笑道:“友树,你怎么有空回来?”

刘友树道:“以前我存在办公室有些资料,准备拷过去。”

刘友树和王桥是同一年参加工作,还曾经为了借调到旧乡镇政府有过小小的竞争。十年之后,王桥成为县委常委,刘友树成为县委办秘书。而且,刘友树能成为县委办秘书,还是与王桥大力推荐有关系。

刘友树也从最初心理不平衡,变得接受了现实,并对王桥产生了感激之情。

吃了几口饭,王桥道:“友树,有一件事还得麻烦你。”

刘友树道:“王书记,您太客气了,有事你安排就是了。”

王桥道:“吕琪从国外回来了,她准备在26号回昌东来一趟。你能不能帮我约一约李酸酸、赵良勇、赵海,邱大发,还有王勤校长、代友明校长,大家都是从旧乡出来的,难得聚一聚。”

“好的,我下午就去给他们联系。王书记,安排在哪一个餐馆。”刘友树很好奇吕琪与王桥的关系,只是他与王桥地位拉开了差距,有些话领导不说,他不会乱问。

王桥道:“吕琪喜欢吃尖头鱼,就安排在霸道鱼庄。”

下午,当刘友树给李酸酸打去电话时,李酸酸尖叫道:“吕琪回来了,她结婚没有?”

刘友树道:“我没有细问。”

李酸酸道:“你急死我了!以前我就觉得吕琪和王桥是天生一对,没有想到会分手。现在吕琪从国外回来,如果没有结婚,我见面一定要劝他。王桥这种男人是个宝,抓到就不要放手。”她在电话里自言自语道:“吕琪是93年到的旧乡,算起来超过十年了,当年在旧乡那一帮人,还真出了几个人才,牛校、王书记、还有吕琪,这三人最不得了。赵良勇当了校长,也可以。就是赵海差了点,坐了几年牢。”

(第四百四十九章)

第四百五十章不是冤家不碰头

7月25日下午,吕琪开着哥哥小车独自来到了昌东县。

在她的日记里,昌东县是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有着艰难生活和甜美记忆。开车进入这个城市,她的记忆中这是一片空白,完全没有对这个城市的记忆。

吕琪已经料到这一点,很快就将小沮丧丢在了脑后。她没有给王桥打电话,开着小车在城市慢慢地转悠。凡是日记里记过的地方,以及王桥讲过的地方,她都去转了一遍。到了下班时间,她才给王桥打去电话。

王桥正在开会,接到电话后走出办公室,道:“你到了吗,在什么地方?”

吕琪道:“我开大哥的车过来的,到城里转了几圈。现在开车进了师范校校园,。”

王桥笑道:“我很久没有进师范校校门了,也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后面的那个洞。我还在开会,半个小时之内过来与你汇合。今天晚上你想吃什么?我建议就去吃火锅肥肠鱼,这可是改变我命运的一盆鱼,也是我们一起去吃过的鱼。”

吕琪的日记本中记有吃火锅肥肠鱼这事,于是她问道:“味道怎么样,和你的酸菜尖头鱼相比?”

王桥道:“各有所长吧,如果要论鲜味和嫩滑度,还是酸菜尖头鱼更胜一筹。如果在饥饿状态下,火锅肥肠鱼更有吸引力,油水更足,味道更强。”

吕琪道:“那我肯定喜欢酸菜尖头鱼。”

与吕琪通话以后,王桥继续去开会。到了六点半会议才结束。黎陵秋关上笔记本,道:“王书记,晚上你有没有安排,把绍杰约起,周末吃点小伙食,放松放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