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宛妤问道:“如果是真的,你打算如何?”

商墨凌笑了一下:“说实话……我更愿意相信荣太妃此举,是得了母后的默认。”

宛妤沉默片刻,轻轻叹息:“你不要小看任何一位凤氏女人,父皇膝下那么多子嗣,只有长兄墨凛与你交好,在你登基之后受到重用,权倾东南;而在先帝后宫之中,也只有荣太妃受到特殊优待,得以受封贵太妃,在内宫中颐养天年。可她当年选择你我三人为主的时候,我们连能不能平安活下去都是个谜。”

商墨凌又皱起眉心,也跟着沉默下来。

宛妤顿了顿,又补充道:“当年先皇后掌内宫,就连母后都被排挤,可荣太妃却一直安然无恙,甚至成为父皇最后一次出宫狩猎时唯一的伴驾嫔妃。陛下,你觉得这样的人,她在内宫经营一生,会连一个神不知鬼不觉的送信渠道都没有吗?”

商墨凌抬起手,在皱起的眉心上用力捏了捏:“看来坤城君的确是雄心勃勃,想要将这个女儿送进后宫了。”

宛妤道:“所以我先前才会追问你有何打算。”

商墨凌道:“内宫已经留了一位坤城凤氏的女儿,难道坤城君还不满足?”

宛妤轻哼一声:“人的欲望总是无限的。”

商墨凌沉吟片刻,道:“将这件事报给长乐宫。”

宛妤点头道:“好,我这就写信。”

那封信发出去的第二天傍晚,商墨凌收到了长安传来的喜讯,言皇后已经有一个半月的身孕。

皇太后读完了宛妤的亲笔信,读完了她知道的所有蛛丝马迹的猜测,遣人诏来了桓宓:“最近一直没有问你,新妃们受封之后,可还安稳?”

桓宓坐在下首,恭顺地回答:“一切尚好。”

“因为陛下不在罢,”皇太后笑了笑,将那封信递给她:“靖州寄来的,你来看看。”

桓宓先前以为那是商墨凌报平安的手书,激动地接了过来,然而入目却是娟秀的字体,没有任何铺垫和过度,直切主题。

她的心思逐渐平静下来,开始认真思考信上所说的内容。

皇太后见她久久没有做声,便出言催促:“有何看法?”

“儿臣不知,”她吐出一口气,将信纸交还给皇太后:“儿臣不知,倘若阿姐信中说的是实情,那么贵太妃向坤城君通报内宫变动,是欲行何事。”

皇太后笑了笑:“凤氏所关心的,只有那个后位。”

桓宓垂下眼睛:“贵太妃不是好高骛远之人,应当不会以为她的这些消息,可以帮助一个连宫妃名份都没有的女人问鼎中宫。”

“可宫妃资格,并不是你愿给就给,不愿给就能不给的,”皇太后意味深长道:“皇后当知这世上有个词,叫做身不由己。”

桓宓道:“儿臣愚钝。”

皇太后解释道:“宛妤在信上说,皇帝赐予凤文征都尉军衔,准他领三千兵。”

桓宓点了点头。

皇太后继续道:“可凤氏子弟是绝不能出任官职的,这是祖上的规矩。”

桓宓抿了抿唇:“或许陛下另有打算。”

“他是另有打算也好,被逼无奈也好,总是此事已经成定局了,他为坤城凤氏破了这个例,你要知道万事开头难,可是一旦开了头,就很难挡住后续的势头了。”

☆、弎肆。对策

桓宓低下头思索了一会,忽然抬起头来,对皇太后弯了一下唇角表示微笑:“坤城已经有一位庶女在宫里,并且受到了优待,他们这样急切地想将嫡女送进来,难道不怕厚此薄彼,反而坏了和气吗?”

皇太后满意地微笑起来:“在坤城君和凤姮兮看来,的确不怕。”

桓宓又笑了一下:“人都是有心的,因而才会担忧恐惧害怕,可倘若心死了,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她似乎是在说坤城君,又似乎是在说别人。

皇太后琢磨了一下她的话,欣慰地点了点头:“你明白便好。”

“还有一件事,需要请示母后,”桓宓顿了顿,道:“陛下自离宫以来,大量奏折积压在御书房,妾不知该如何处置。”

皇太后道:“放在那吧,陛下回来自会处置。”

桓宓道:“倘若有极要紧的事情呢?”

皇太后道:“十万火急的事情,丞相自然会进宫禀报。”

桓宓点了点头,从袖中拿出一份奏折来:“眼下便是一件十万火急的事情,可丞相没有发现其中的玄机,妾虽然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