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 (第1/4页)

这个节骨眼上抢了老支书的话头,是以,嘿嘿一笑后,立刻不再言语。

“严镇长,你放心吧,绝对误不了事,就是你不让我收购黑木耳,我还不干哩!你看看,这企业发展的不错,呵呵,我家老三带着七、八个人,在京城、津门的批发市场都建立了销售处,现在已经步入了正轨,彻底打入了当地市场,这不,刚刚打回来的销售款,虽然说是费用高点,但是,价格比咱们北江足足高了三成多呢,嘿嘿嘿……”说到价格,老支书压低了声音,脑袋不由自主的往外扫了一眼,生怕这个消息被人听去了一般。

“好,好啊,费用高点不怕,京城和津门都是国际性的大都市,人口众多,生活水平远远高于北江,费用高一点也是正常的,老支书,我有个建议,对于这些抛家舍业在外跑市场、跑销售的员工,企业要适当提高一下补贴,可不能让他们这边给企业挣着效益,那边去委屈了自己……”严宁在心底算了一下,如果按高三成来计算的话,以黑木耳为例,黑木耳在东海镇收购的话,一等品每斤不过是十块钱出头,拉到京城、天津等地,价格变成了十五块,扣除相关费用,一斤黑木耳的利润差不多得三块钱,这可是近百分之三十的利润,而且销售量是十分的巨大,如此算来,说是暴利一点也不为过。是以,严宁在高兴之余,极力的建议给外销的员工增加被贴。

“行,就按你说的给他们涨。另外,严镇长,还有个事想问问你,前段日子,我到双江去了一趟,发现松子、榛子、山核桃什么的卖的挺好,这些东西山里有的是,咱们能不能也收一些,加工一下,再打上包装,卖到外地去……”对于松子什么的,山里有的是,老支书从没想过这些东西还有人会买,不过走了一趟双江,立刻意识到这些坚果里存在的价值,不过,他的年纪大了,思想有些保守,实在拿不准该不该上这个项目,正好,严宁这个大老板来了,哪能不抓紧时间请示。

“老支书,曲伯,我早就说过,生产经营的事我不会过多的参与,在保证东海镇的黑木耳生产销售为主的前提下,在公司的经费充裕的情况下,收什么,不收什么,你们二老合计着来就行,不过,我觉得松子、榛子什么的倒是可以弄一下,咱们东海镇的村民对这些东西见多了,不觉得稀奇,可外面的人却对山里的出产情有独衷,他们可认为这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稀罕的不得了,整好了,还真没准又是一个来钱的道……”严宁开办食品公司初衷就是为了让山里的出产能流通起来,销售出去,至于销售出去的是松子还是黑木耳,对严宁来说根本不重要。虽然这个初衷因为推广黑木耳而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不影响严宁最初的目的。

详细地的了解了一下食品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严宁的心算是彻底放了下来。资金充裕是严宁放心的根本原因,只要有了钱,就可以收购老百姓种植的黑木耳,老百姓是最讲究实际的,能够顺利的将木耳卖出去,拿到了现钱,见到了利益,那么不需要再去动员,这黑木耳种植也会在东海镇推广开来,东海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成绩也就出来了。

拒绝了老支书和曲伯留饭的想法,严宁匆匆的赶回镇里,东海镇各村公路的状况,有如一块巨石压在严宁的胸口,想不出办法如何去解决这个难题,严宁可没心思去胡吃海喝。不过坐在车里,还没等严宁对公路的事理出个头绪来,衣袋里的电话不合时宜的响了起来,拿出来一看,居然是双江市组织部徐部长办公室的电话,对于这位大神,严宁哪敢怠慢,迅速的按下了接听键。

“严宁吗?我是徐自强……”电话刚一接通,还没等严宁开口,电话里徐部长独有的浑厚声音,带着几分爽朗笑意清析的传进了严宁的耳朵。

27、低调的秦部长

27、低调的秦部长

27、低调的秦部长

“徐部长你好,我是严宁……”徐自强的话音一落,严宁马上接上了话头,虽然通过几次接触,严宁和徐部长很是熟悉了,但总不能让领导等着你,你却继续装大不是。

“严宁啊,有个好消息要通知你啊,东海镇建立的党员服务区,引起了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近期省委组织部的秦部长将亲自到东海镇就党建工作进行调研,这是对双江、对榆林、对东海镇的最大认可,我事先跟你通个气,要做好准备啊……”徐自强的话语中透着欢快的节奏,能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高兴。

“徐部长,这真是一个好消息,这是省市领导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也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啊,我代表东海镇两万多群众感谢徐部长,感谢组织的推荐,我们也一定尽全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