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部分 (第1/4页)

留的进了办公室。栾福成反应最快,立刻跟了上去,而坐在沙发仍有些心不在蔫的朱宝玉压根就没听到严宁叫他,直到坐在身旁的副县长姚利伟轻轻地推了他一下后,才反应过来,迅速的站起身,快步的跟了上去。

朱宝玉短暂的失神以及严宁对两个副县长的称呼,带给了在坐的干部无限瑕想。一个称名,一个道姓,孰近孰远一目了然,再联系到如今边宁暗潮汹涌的局势,以及张亚军龟缩起来的举动,俨然成了没牙的老虎,任谁都分得出来,如今边宁的形势已然明朗,再不懂得怎么去选择可就真成了白痴了。没看到张亚军的铁杆支持者朱宝玉都早早的赶了过来,小心的坐在一旁吗?若是葛成发时代,哪能出现这种情况。

“两位县长一个负责政府常务,一个负责经济,其他的事就不说了,就说说口岸吧!边宁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县,没有口岸关税作支撑,边宁的职工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明天口岸经贸互通区就要开业了,追着我们把发展目标明确下来,今后边宁口岸要做出什么样的走向,我们怎么样把口岸的效果发挥出来,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边宁要发展,必须得在口岸上下功夫,这没什么需要质疑的,在收拢了口岸的管理权限,并跟老伊深入探讨以后,严宁也就把口岸的发展问题摆上了日程,这一次听取战线汇报情况,就是要部置年后的工作,口岸问题自然是重中之重。

“书记,这段日子我也一直在考虑怎么推进口贸易上台阶。有些不成熟的想法,先向您汇报一下,贸易区开办起来了,来往的客商也越来越多了。俄国人采购的大都是轻工品,但我们销售的商品大都是外来的,我们本土产品却没有几样。所以,我想有针对性的进行招商引资,试着引进几家轻工业制品厂,产品直接针对俄国销售……”彼此谦让了一下,栾福成率先开了口,现在边宁口岸管委会归他代管,对口岸的发展,他有着直接责任,而针对口岸中存在的问题,也研究了一些可行的办法,这个扩大对俄加工企业发展,提高边宁经济活力倒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33、庆典

33、庆典

33、庆典

“是啊,其他书友正常看:!飞机大炮我们造不出来,但是服装袜子,床单被什么的轻工品不过需要几台机器就能生产,这又有什么难的。抚远口岸刚开埠的时候,一个捡破烂的老太太,每天白天在针织厂外捡布头,晚上用一台老式的缝纫机做鞋垫,第二天卖给俄国人,一年赚下了百万的身价。一个没有文化的老太太都行,我们为什么不行,江南省的服装、扭扣、拉链企业都是从家庭作坊发展起来的,前店后厂,不也行销全世界了吗?……”栾福成的话引起了朱宝玉的共鸣,顺着栾福成的话题将问题延续开来,态度很是积极。

现在的情况下,朱宝玉自然是积极向严宁靠拢的,既使不是全身投靠,也得对严宁布置的工作尽心尽力,只有在严宁的心中把自身的地位确定起来,让严宁知道自己还有一定的利用价值,那么既使严宁和上面谈崩了,自己也不会有危险,以严宁的沉稳,绝不会把边宁清洗一空,没有了人干事,边宁又怎么能发展起来。抱着这个想法,朱宝玉是每天领会严宁在全会报告中的讲话精神,琢磨着严宁的喜恶来调剂自身的工作。

“借用江南手工作坊的发展模式,最近我一直在和劳动局,就业指导办、妇联等部门对边宁的劳动力情况做调研,下一步打算有计划,有步骤的针对城乡闲置劳动力进行服装栽剪技能培训,如果财政情况允许的话,县里可以先行提供缝纫机给一些家庭,直接进行来料加工。这样,有企业牵头下订单,有群众联手搞加工,不但可以节约厂房设备等生产成本,又能提高群众的收入来源。等到加工生产熟练以后,县里再从政策上鼓励、扶持一批有志于自己当老板的人,打造头雁工程,不断将生产规模引向深入……”

通过研究严宁几次关于口岸发展的工作讲话,朱宝玉感觉出严宁是真的想将口岸搞成全县发展的桥头堡。而且,以严宁所展现出来的实力,似乎也并不是在说大话空话。是以在对口岸配套发展上,朱宝玉抓的还是比较紧的,想得到喜欢干实事的领导的器重,自己就要干出几件实事,这一点朱宝比谁都明白,以前他紧跟蒋观河、张亚军,把着政府常务大权牢牢不放手是为了仕途,现在向严宁靠拢,每天深入基层搞调研,自保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是为了仕途。

“有所侧重的招商引资,开展来料加工生产模式,进而把边宁打造成对俄贸易加工的前沿区。这个提法很好,定位也很准确,只有根据边宁发展环境,因地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