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部分 (第1/4页)

氯ィ��龈誓鲜〉奈侍庖簿徒饩隽耍�饩褪茄夏��贫ǖ囊缘愦�娴恼�逅悸贰�

更重要的是严宁在推进宽甸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以宽甸为起点,培养甘南省发展经济的人才储备力量。不出意外,只要改革推进了下去,势必要有一大批擅长做规划,抓执行的干部脱颖而出。这些干部不仅是严宁在甘南培养出来的谪系力量,更是今后整合西北经济发展的种子,有了这些种子,西北的经济必然要破土开花,逐步长成参天大树,从而为凌家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差也差不到哪去?从你在北江取得的成绩来看,我应该相信你的话。至于怎么去搞,我就不问了,我一个当兵的,也搞不明白怎么去发展经济。回头我替你约一下雷书记,你们好好地谈一谈。不过,严宁,我得警告你,西北气候恶劣,资源贫瘠,基础薄弱,在财力物力上,在产业基础上,甚至在思想观念上都比不上北江。更重要的是西北咱家的根基,不能乱,一乱就有倾覆的危险。所以,重病不能下猛药,这个分寸你要把握好……”严宁话语中所表露出来的自信,给夏克敌吃了一颗定心丸,心中的顾虑算是打消了。

不过,作为长辈,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话事人,该说的话,夏克敌必须得说,若是严宁只说大话,放空炮,不干实事,把宽甸折腾成一团糟,最终动摇了西北的根基,那不用别人说话,他就得先收拾严宁了。他这是一个纯粹的军人,性情直爽率真,肚子里没那第多的弯弯绕,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也算是间接在给严宁提了个醒。

“大姑父,在我看来,西北发展落后,关键的问题不在物质基础上,而在思想观念上,发展经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把思想观念渗透到西北内陆,只要树立起人人思进,人人争先的意识,西北离腾飞也就不远了。至于发展的方式和基础的投入,我的想法是不依靠甘南的现有的力量,甘南的自有财力有限,也给不了我多大的支持,重要的是政治上,政策上必须要给予一定的倾斜……”严宁具有的最大优势就是不差钱,基础投入也好,整合军工企业也好,发展现代农业也好,所需要资金严宁都可以通过商业化运作从ue集团调集出来,虽说基础建设投入大,见效慢,但胜在稳定持续,用稳赚不赔来形容毫不为过。只要拿出思路来,交给谢水盈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但是政策倾斜严宁必须要,而且是大要特要,但凡是改革,都要有杂音,哪怕西北是凌家的大本营,也难免会有人提出质疑,哪怕不是出于政治斗争的角度,也会牵涉到严宁的精力。三年的期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发展时不我待的严宁来说,若是拖入了口水官司中,严宁得郁闷死。所以,先把这个质疑的口封上,把叽叽歪歪的话语都堵住,一切等到三年后看成绩,严宁有信心交上一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答卷。

“不过,大姑父,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需要请您帮忙,西北的干部我都不熟悉,不了解,他们对我的思路也不清楚,若是不能按照我的想法落实下去,这份规划就是一张废纸。而且,情况总是在随时变化的,规划也总要不停地完善。所以……”规划做好了,执行就成了关键,而执行需要的是人,稳妥的人,只有能充分领会自己意图的人,将自己的思想理念融入宽甸改革之中,才不至于让手中的这份规则走板走样。严宁可不希望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劳心劳力,最终弄个四不像出来,那样的话,脸可就丢大了。

“你想下到西北来?呵呵,你呀趁早死了这份心,这好不容易才把你拉回了京城,不过半年多的时间,你就又想往下跑,此事绝无可能。别说是我,就是你爸、你二叔一起上阵,老太爷也不会同意你在这个时候下基层的。这西北你可以来,但不是现在,你还是好好在审计署磨励心性吧……”严宁的话还没说完,夏克敌就把话题抢了过去,以为严宁打算亲自到宽甸操刀上阵,这脑袋摇的跟拔lang鼓似的,断然否决。

仕途之道,有张有弛,有急有缓,严宁自从毕业就一直在基层冲锋陷阵,积极性是有了,成绩也出来了,但这心性却是磨励的不够。无论是太左过于激进,还是太右过开保守,都有违华夏的中庸之道,老太爷正是看到严宁在这一点上的不足,才借着与江南派和解的机会,坚决让严宁调回京城,可谓是用心良苦。老太爷的话在凌家就是圣旨,别说是夏克敌,就是刘向严哥几个亲儿子,也不敢质疑他的决定。

“大姑父您想左了,暂时来看,我没有离开审计署的想法,韬光养晦,磨励心性是仕途之路上的一种底蕴的沉淀,我在这上面有所不足,必须得弥补过来,就是爷爷不提,我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