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 (第1/4页)

队员们看着一大叠的宣传单情绪低落,脸上写着对未来的担忧和迷茫。

“我们基地真的没落到要对外招生这样的地步了吗?”

谁都无法解答这个话,气氛变得更加的低沉,谁也没有再说话。

谁都不知道这个时候该说些什么话,才能让此刻大家的心情都能好过些。

不少队员已经红了眼眶。

基地长陶宁看着队员一张张稚嫩失落的脸宠,心情格外的沉重。

碧波培训基地是由陶宁一手创办的,他见证了碧波培训基地从辉煌到落没,在场所有当中没有人的心情会比他更难过了。

碧波培训基地从创立起的几十名队员到发展壮大最高峰时期的几百名的队员,他几乎将所有的的心血都扑在了其中。

而现在几百名的队员,掉到了几十名,甚至男女队加起来都不到五十名的名额,这让陶宁一颗心血流汩汩。

碧波培训基地就是陶宁的孩子,从它落地的那一刻,陶宁的生活就与他息息相关。

没有人比他更爱他的这个孩子,也没有人一个人比他更希望他发展壮大。

可眼下他怀里的孩子或许将要在他手中终结,可想而知陶宁此刻的心情是如何的了。

可要面对的还是要面对,他要负起的责任不光光只有他一个人,而是碧波培训基地的所有人。上至培训基地的教练员、医务员、队员,下至伙食员、清洁工。

只要是碧波培训基地的一员,都是他做为基地长要承担起来的责任,而逃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就不能断送在自己的手可,哪怕只有一线的希望他也要救活自己的孩子。

陶宁摆了摆手,现场的议论声静了下来,“我也清楚,叫大家干这活,是真为难大家了。不过大家应该清楚,近年来我们培训基地的资金是一年比一年吃紧。”

之前的几年,陶宁从来没有在学员面前提到一个钱字,主要是为了不影响队员练习时的心情,要知道队员训练时心理困素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学员训练成绩的好坏。

陶宁咬着牙着一个人独自撑下来了,厚着脸皮一家家上门拉赞助,被冷脸被嘲笑,这些陶宁不在乎,只要能为基地拉到赞助。

第359章 共同的家

要不是因为培训基地的资金状况真的差到无法言说的地步,陶宁今天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一个选择。

“要是在年底前再没有收入进帐,明年体育馆的场地费就支付不出了,不要说训练了,以后城东体育馆就没有我们碧波培训基地了。”

陶宁说完这句话,队员们忍不住哭了起来。

基地长这番话意味着,再筹措不到奖金的话,他们就会被从基地赶出去,这是所有队员都无法承受的重量,谁都不愿也不想离开培训基地,谁都不想离开这个他们一起生活了多年的家。

陶宁见了更加悲泣,背过头,擦了擦眼角的泪,“当然这也主要是我这个基地长的责任,是我这个基地长太过无能,这么长时间还筹措不到资金,才让碧波培训基地陷入这样两难的境地。还要大家为了资金的事出去奔波。”

在场的都是些孩子,最大的年龄没有超过二十,最小也不过八岁,叫孩子们出去四处派发传单,陶宁真的于心不忍。

这些孩子当中的某一个未来可能会是站在世界领奖台上的那一个,可现在却要为了筹措场地资金,四处奔波。

父母将孩子信任地交到他的手上,是让他们刻苦训练,希望他们成龙成凤,为国争光的,并不是让他们出去派发传单的。

要是让孩子们的父母看见了,不知道该会有怎么样的痛心。

总教练韩传难过地道,“基地长,这不是您的错,大家知道您有多不易。要是没有您,我们培训中心根本撑不了这么久。派发传单,招募学员这个办法是我想出来的,大家不要责怪基地长。”

韩传和基地长陶宁在基地创立起就在一起,友谊深厚,两个人为了碧波培训基地可以说都是付出了半生的心血。

主意确实是韩传出的,他不忍见陶宁为了钱的事殆精力竭,更不愿见碧波培训基地因为资金的原因就这么倒下。

才会想出来这个办法,而这样的一个办法,必然会影响到现有队员们的训练。

好的训练环境对运动员来说很重要,但要是招募了没有多少跳水基础的学员进来,教练员不但要腾出时间教新学员,运动员们也要配合新学员腾出地方、缩短训练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