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部分 (第1/4页)

就像张一谋的光芒早被《三枪》之流吸得干扁干扁。姜闻却靠一部《让子弹飞》立地成佛,成为电影圈的一代枭雄。不能不说,视姜闻为偶像的马克功不可没。

说及姜闻,为什么又要牵引出马克呢?

是因为李阳的才气,正是缺了一位仰仗他的像马克一样的制片人。

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李阳的电影,都是自己投资的,并且自己还兼制片人。《盲井》用了不到40万美元。为了拍《盲山》甚至还抵押了房子。这也解释了李阳为什么是一个超低产的导演。

我们经常看到某个导演为了拍电影而抵押房子的传闻,李阳就是这样的人。

有人问李阳为什么要拍《盲井》,拍摄初衷是为了反映华夏人的生存状态,还是揭露矿难?他的回答是,为了圆他的电影梦。

李阳的哥哥曾说他:“你拍这玩意干啥,学学张一谋,冯晓刚,拍点赚钱的。”消费主义时代,谁会花50元钱找难受呢,甚至谁会花5元在盗版摊子里找这样的片子看呢,5元钱,你有无数的选择,色。戒,周星池,甚至是花枝招展的日。本。女。优。

李阳绝对不是拍不出市场认可的商业片,一个谙悉叙事节奏的导演,怎能不懂观众的心思?只不过,他用自己的钱,在努力不赔本的情况下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在卢德双看来,如果自己成为李阳的马克,那么他就是第二个姜闻。

可被他看成第二个姜闻的李阳,不好掌控,甚至准备重走姜闻当年的老路,这前脚才刚刚为《盲井》的问题,替李阳擦完屁股,现在倒好,李阳又看中了引起社会广大讨论的孙志刚事件,想要把他改编成电影,甚至连剧本都弄出来了。

孙志刚事件说的是2003年3月17日晚上,任职于广。州某公司的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前往网吧的路上,因缺少暂住证,被警察送至广州市“三无”人员(即无身份证、无暂居证、无用工证明的外来人员)收容遣送中转站收容。次日,孙志刚被收容站送往一家收容人员救治站。在这里,孙志刚受到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收容人员的野蛮殴打,并于3月20日死于这家救治站。

由于此次受害者身亡,并且其身份不是流浪汉而是大学生,因而产生极大影响。许多媒体详细报道了此一事件,并曝光了许多同一性质的案件,在社会上掀起了对收容遣送制度的大讨论。先后有8名学者上书全国人大,要求就此对收容遣送制度进行违宪审查。

因一个人的死亡而引发国。务。院出台了新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从“收容”变“救助”,湖。北青年孙志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个自由公民,在自己的国家因为没有携带证件而被活活打死。

而就在这风口浪尖的时候,李阳作死一般的跳出来,想要把孙志刚事件搬上大银幕,这简直是老寿星上吊,活的不耐烦了!

只要有理智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炸药桶,碰不得,可李阳偏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被卢德双委婉拒绝了一次之后,还不罢休,又找上门来,你说卢德双对李阳能有好气么?

“李导,这部本子不能通过,有太多的问题。”

“卢总,到底有什么问题,您说出来,我可以修改啊。”

“李导,你怎么就这么死脑筋呢?”

“卢总,您就直接给个话吧,别云里来雾里去,我不懂你们这个!”(未完待续。)

第382章褚青归来

“卢总,您就直接给个话吧,别云里来雾里去,我不懂你们这个!”

看到李阳一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模样,卢德双无奈的叹息道:“告诉你吧,你这个本子就算我这里通过了,到了广电哪里,一样会被毙,我劝你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吧,有那么多好题材,为什么偏偏要死吊在这个上面?”

“老板,大不了跟《盲井》一样,我不再内地上映不就完了?”

李阳是真的想不通,之前因为《盲井》大出风头,引起了广电方面的不满,正要封杀他的时候,也没见卢德双有多紧张,还不是最后把广电那边给搞定,现在轮到改编自孙志刚的电影《人权》时,卢德双怎么就突然变得畏葸不前了。

好吧,看来李阳是政治方面的小白,为什么不让《人权》通过,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明白,卢德双只能耐心的劝说道:“李导演,《盲井》跟《人权》情况不一样,不能拿到一起比较。”

“怎么就不一样?”李阳感觉卢德双在敷衍自己。

看到重新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