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部分 (第1/4页)

陈逸摇了摇头,这也太过于奇幻了一些,如果他现在对别人说从这幅书法上,感受到了王羲之的笔意,那估计不会有一个人相信,但是,这他所能想到的,唯一能解释这种现象的理由。

悟真道长都能从山崖上跳下来,而毫发无伤,这描摹王羲之的文字中,有些笔意,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非常奇怪罢了。

看着这幅书法,陈逸无奈一笑,如果鉴定术能够再多五百年,或许他就能够鉴定这件书法的信息,也能够知道这里面所存在的一些秘密,只是现在,也只能通过他自己的分析,来进行鉴定了。

想了想,他觉得自己现在所能做的只是继续研究,研究这幅书法所用的绢,包括上面的墨,通过这些分析出其大概的年代,究竟是唐代还是唐代以前的。

之后,再进行一段时间的临摹,看看能不能感悟到其他的东西,如果到最后真的没办法,他觉得要带出去让高存志或者是他的师傅郑老看一看。

毕竟这些老道士虽然懂得一些古物知识,但是绝比不上大半生都在古玩上进行研究的郑老。

依靠眼力无法分辨,还有一些科学仪器可以借助,就不相信,不能挖掘出这幅书法的秘密,陈逸点了点头,只能先这样决定了。

之后,陈逸将那幅绢本书法收了起来,然后看着自己临摹的这幅书法,这根本不像是临摹的,上面的笔意虽然只能看出些许,但与他的也是大有不同,他的飘逸是带着一种平和,而这书法上的飘逸,却是一股超然物外的自然随性,可以说正是王羲之的笔风。

因为他的平和是在绘画书法或者是泡茶中所获得的,如果他隐居山林,在此道观中居住数年,那么他的书法中,也会拥有着这一种超然物外的风格。

一个人的经历,代表着他的绘画书法的风格,就像八大山人一样,是明代皇室王孙,明代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其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性格也是变得孤傲不群,愤世嫉俗。

这种经历所造成的性格,在其画作上完全表现了出来,其所画的花鸟,鱼虫非常夸张,形象也是极为突出,有时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来以此表达他心中的一些情绪,其山水画中,也是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可谓是墨点无多泪点多,表达他对明王朝的眷恋。

而临摹术,所拥有的作用,便是让他感受到原作者心中的感情,还有画作书法中的一些感悟,就像是他临摹自己爷爷的八百里秦川图一样,通过临摹术,仿佛看到了自己爷爷心中感受到的风景之地。

通过普通的临摹,或许无法让人完全拥有其他名家的一些风格人,但是通过他所拥有临摹术,却是可以做到。

想到这里,陈逸忽然开怀大笑了一声,不管这书法中究竟有什么秘密,哪怕他永远都发现不了,但是这幅书法,能够带给他的作用却是非常之大,能够通过这书法间接感受到王羲之的笔意,这恐怕是其他人永远无法做到的事情,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王羲之的真迹,已经不复存在。

现代大多书法家,所临摹的不过是后世书法名家自己创造出来的新的黄庭经字迹风格而已,其中或许拥有着王羲之的一些笔意,但恐怕,更多的是这些名家的风格。

哪怕每一次只能感悟些许,次数多了,他所书写出来的字迹,里面所拥有的王羲之笔意,就会越来越多。

将这幅临摹的书法也收了起来,陈逸拿着两本书,来到了桌前,借助着煤油灯观看着,没想到有一天,他能够亲自体验这古代的挑灯夜读是什么滋味。

只不过书是古代的,房屋也是古代的,这人和油灯却都是现代的,看了一会书籍,陈逸便吹灭了油灯,关上窗子,缓缓睡去。

第二天,他依然早早的起来,和贺文知一块继续到广场上集合,一路小跑到山顶,依然是青玄负责教导他学习龙门太极拳。

先是一招一式的教,等到了他完全熟练之后,再进行连贯,而吐纳之法,自然要等到最后才会教导。

哪怕先练习一招一式,陈逸也是从中感觉到了这龙门太极拳与他心中的平和十分的对应,如果他是那一种急性子之人,这太极拳,恐怕就不适合他练习了。

在休息之余,陈逸也是发现了旁边有一部分道士,没有与其他人一同练习,而是相互对练着,两个人的动作真的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十分的流畅,只是在这种流畅中,一不小心,被对方抓住机会,便是轻则退后,重则倒地。

陈逸从小与其他少年一样,喜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