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部分 (第1/4页)

在走到机场出口时,范老等一众人也是看到了有一些人举着欢迎华夏岭南书法代表团字样的牌子,在出口不断高举摇晃着,虽然这是一场针锋相对的书法交流活动,但是该有的礼仪却是不能少,更何况,小岛国还不断对外强调自己是礼仪之邦,在这方面,是绝不会马虎大意的。

看到欢迎的牌子,范老笑了笑,招呼着众人一块迎了上去,而那举着牌子的一众人中的一位西服中年男子,手中拿着照片不断看着从出口涌出来的人群,当他看到范老一众人时,面上不禁露出了笑容,举起手挥了挥。

待到范老走到近前时,这名中年西服男子深深的鞠了一个躬,然后用华夏语说道:“范会长,欢迎来到东都,我是小岛国东都书道联盟的副会长麻生千明,代表小岛国东都书道联盟,欢迎你们的到来。”

小岛国书道联盟,其实就和华夏书法协会是一个道理,都是一群爱好书法,并且有一定水平之人聚集的地方。

这个名叫麻生千明的东都书道联盟副会长,华夏语十分的流利,没有半点停顿,看起来应该是在华夏呆过很长的时间。

范老皱了皱眉,看了看这名中年男子,然后带着一些质问说道:“哦,麻生千明,就你来了吗,松本那老家伙干什么去了。”虽然小岛国方面派了人前来欢迎,但仅仅只是一位看起来打酱油般的副会长,怎么能让范老满意。

听到范老话语带着质问,麻生千明连忙又鞠了一躬,“范会长,松本会长正在东都大酒店准备各项欢迎事宜,他将会在那里,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华夏岭南书法代表团的到来。”

“哦,原来是这样,麻生会长,感谢你能够到这里迎接我们。”范老的眉头稍稍舒缓了一下,笑着对麻生千明说道。

“范会长,能够迎接你们,这是我的荣幸。”麻生千明再次鞠了一躬,将姿态放得很低。

看到了这麻生千明的模样,陈逸不由一笑,小岛国人这种爱鞠躬的习惯倒是和传闻中一模一样。

范老点了点头,然后指着旁边的袁老说道:“麻生副会长,先为你简单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岭南书法协会的袁副会长,同时也是岭南画派的当代传人。”

“袁副会长,你好。”麻生太郎再次鞠了一躬,然后与袁老握了握手。

随后,范老向着麻生千明介绍了几位书法协会的领导层,然后指着站在旁边的陈逸说道:“麻生会长,你身为小岛国东都书道联盟的副会长,我想,这位年轻人,你应该认识吧。”

作为与华夏邻近的小岛国,如果连华夏书法界最新崛起的年轻人都不认识,那么可以说明小岛国的消息是多么的闭塞。

麻生千明抬起头看了看陈逸,面上一下露出了惊异之色,就像范老所说,身为小岛国书道联盟的副会长,他也时常关注着华夏书法界的信息,以便于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所以,这位在华夏最近两年一举成名的陈逸,他怎么能不认识呢,他现在都很清楚的知道,陈逸第一次书法扬名,是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

在这次拍卖会上,陈逸所拿出来的章草《杜甫诗册》以六百二十万港元起拍,最后成交价格达到了一千一百万港元,约合人民币八百八十万。

更让人吃惊的则是第二幅书法,是陈逸所临摹出来的王羲之小楷《黄庭经》,王羲之是华夏著名的书圣,亦是他们小岛国书法爱好者最为推崇的书法家。

当年小岛国派遣使者到华夏大唐学习,最后从唐朝带回了大批王羲之的仿迹,对于王羲之的喜爱,小岛国人可以说是现于言表,亲热的称呼王羲之为大王,其子王献之为小王,承继二王骨风的,是平安朝的真言宗创始人空海和尚,这个人正是与嵯峨天皇和橘逸势并称为平安三笔。

这幅由陈逸所临摹出来的王羲之小楷黄庭经,他也曾经看过一些图片资料,上面的骨风与王羲之简直是一模一样,里面存在着王羲之浓郁的笔意,更是让现场所有收藏家,为之惊叹。

最后,这第二幅书法同样以六百二十万港元起拍,成交价却是高达二千万港元。

这一次拍卖会,奠定了陈逸在书法界的地位,也使得其在华夏民众中的名气越来越高。

在接下来的柴窑拍卖会上,同样有着陈逸书法的出现,这幅书法,不是草书,不是楷书,而是行书,还是一种尚在创造阶段,而没有成熟的新行体。

创造一个新的行体,这种难度,可谓是犹如登天一般,除了古代的一些诸如苏轼等书法大家之外,其他的书法家,根本没有能力创造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