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倘若是用老纸新仿的,他这一招根本不管用,反而还容易被误导,就看周夏会不会受此影响了。

周夏很快就将纸张材质的鉴定结果做了出来,他并没有发现任何明显的做旧痕迹,这幅画所用的绢纸,其年代,最少也有个四五百年,再往前也是相当有可能的。然而,仅仅这样是肯定不够的,想就此作出鉴定结论说是真品,那也太儿戏了。

可接下来的事情,对周夏来说就有些难度了。

因为他本身对古代字画的鉴定并不擅长,对倪瓒这个元代画家,也只知道他的生平,以及作品的主要特点。他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钣跋欤�牖乒��⑼趺伞⑽庹蚝铣啤ㄔ�募摇ā�

而周南明拿来的这幅画,又不是倪瓒生平最得意之作,周夏之前又没有机会没见到真迹。即便是后人临摹之作,以周夏现在的水平,想要确切地鉴定出来,

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想到这些,周夏的眉头不由得微微皱了起来。

看到这一幕,周南明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然而,周夏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开动脑筋,急速回忆着关于倪瓒的一切信息,尽管他觉得这天他的记忆力好像比过去要好那么一些,但能想起来的东西,仍旧是不多。

但倪瓒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影响着后世很多明家,比如董其昌,石涛等明清大师就对倪瓒推崇备至。甚至,倪瓒还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书画家之一,这点周夏还是相当清楚的。

这时候,周夏也强迫自己,先从普通人的角度去分析鉴定这幅画,这也是提高他艺术品位的最好途径。鉴于他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是不够,周夏也觉得,有必要继续充电,要不然,再被像周南明这样折腾几回的话,心理压力可就太大了。

平心而论,这幅画的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最起码,周夏能感受到其中的美感,感觉还真那么些倪瓒的画风和味道。不像周南明经常搞来公司的那些现代艺术作品,根本就让人看不懂。

当然,周夏到最后也没看出太多的所以然来,只能求助于系统帮忙。以他不低的审美水准来看,这幅画清新脱俗,有种特别的美感。如果真是幅仿品的话,那这临摹的水平,也绝对是相当高的,很有可能,还是书画大师的临摹之作。

这幅画上的题款注明是至元二年秋七月所做,这时间换算周夏倒是毫不含糊,应当是在1342年。

他请系统做出鉴定,系统给出的结论是,“该作品创作于公元公元1601年。”

至于更详细的信息,系统一贯是不会给的。

可有这样的信息,对周夏而言,已经算是天大的幸事了。但他的眉头却没有因此舒展开来,反而更锁紧了一些,总不能每次都交给系统来做评判吧!还是得努力提高自己水平才是真理。

所幸,好歹,他能给周南明一个交待。

周南明正等着他的鉴定结果呢,看他心情颇为沉重地将画放下,周南明更觉心花怒放,笑着问他,“周老师,不知道你对这件作品的鉴定有了结果没?”

周夏故作沉吟,片刻,这才回答道,“大家都知道的,我对古代书画的研究一向不深,所以,不敢说鉴定结果,只能说说我个人的愚见,仅供大家参考,有什么外行之言,也请大家一笑了之。能否上拍,也得柳经理和徐师傅大家商议过再做定论。”

周南明听他说出这样谦虚的话来,心底越发认定他没能力鉴定准确,也就大度地挥挥手说,“周老师太谦虚啦,你的鉴定能力可是得到柳经理认可的,想必柳经理会以此鉴定结果作为主要参考的。这里也没什么外人,周老师不妨痛快说出来,我们大家都洗耳恭听。”

“那我就姑且冒充一回专家,说说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周夏缓缓说道,正当众人翘首以待的时候,他却忽地打住,对徐振东说,“徐师傅柳经理,要不,你们先看看,然后我再说我个人的看法?”

徐振东和柳玉晴还没回答,周南明暗骂这小子太狡猾,连忙就抢着说,“我看还是不必了吧!今个可是周老师新官上任,大家都想抢了你的风头。”

周夏却是一副很为难地样子,“我怕我先说了我的个人意见之后,会影响到徐师傅他们的判断,这对整体的鉴定结果,可是很不利的。是否送拍,拍品是否为真品,可关系着我们拍卖公司的形象,还是谨慎一点好。”

“这小子,还真是大言不惭!我看是心虚,想从徐振东和柳玉晴他们那里得到帮助才是真的,说什么也不能让他得逞。”周南明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