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 (第1/4页)

徐耀辉虽然没说话,但显然是同样的意思,就等周夏的解释。

周夏讲道“那幅作品,风格和李可染的行确实一模一样,甚至铃印,印章都如出一辙,纸张也没什么问题。但有个地方不对,那就是上面的墨。”

苏晓茹有些疑惑,她也认真鉴定过的,好像没什么问题的说。

徐耀辉也很迷惑“照周夏你的说法,难道,这是件复制品?”

周夏回答说“对的,这幅法,就是件复制品。小茹你也看到了,我最初拿着高倍放大镜仔细观察,就是找其中的破绽。不得不说的是,现在应用高科技扫描打印,出来的效果真真可以以假乱真。以前所用的鉴定风格,神韵,笔法,印章之类的,用在这样的复制品上,已经没用。

因为这就是真品的复制,所以不像是手写的仿品,不管多么相似,在神韵上多少总是有些差别。复制品,在这些方面前没破绽。”

周夏接着又说道“像李可染李白诗,牧牛图这类近现代的法画作品,复制品尤其容易瞒过大家的眼睛。因为时间的得不久,所用的纸张都差不多,保存得好的话,不留痕迹也说得过去。不像明清以及以前的古画一样,还要费劲心思做旧,往往容易在这些地方露出马脚。”

“那这些复制品不就无敌了!”苏晓茹很是愤概,她也明白过来,她为什么看着感觉那么像是李可染的真迹,因为那根本就是复制过来的嘛!要真不像那才奇怪了!

周夏道“当然,复制品毕竟是复制品,不可能做到和真品完全一致。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很多端倪的,比如画法作品空白地方的墨点,就是打印机在打印时候,留下的细微痕迹,这样的东西,在手工作画的时候,是不可能留下的。还有复制品由于是打印出来的,所用的颜料,也和传统的墨不一样。在自然光下多方位观察,就会发现,一些传统墨不可能出现东西和颜sè。还有,复制品的墨在纸张上的着墨程度,和手工绘画的也会不一样,会比较均匀,而不是真品那样深浅不一。据我观察,另外一幅牧童与牛图,也是复制品。”(未完待续

第八十九章人人都会演戏

‘那多胞胎是复制品吗?”苏晓茹同置。

‘不是’另外那幅,说真的,李可染的牧童与牛图实在太多,我估计着,每幅作品都有类似的双胞胎多胞胎。这样题材的作品,我们还是敬而远之的好。”周夏回答道。

徐耀辉就问,‘那周夏你的意思是’这几幅画就全军覆没,这老王也太不厚道了!”

周夏笑着说,‘那幅潘天寿的《兰石图》,如果能以仿品的价格拿下来,我觉得倒是很不错的。”

苏晓茹发表意见,‘我看那幅画觉得很新的样子呀!”

徐耀辉也有同样的看法,要不然,他刚才怎么说只看好那幅李可染的书法作品呢!

该怎么对他们解释,周尸虽第八十九章人人都会演戏然有此犯难,可真找此理由出来,他还是能找到的。

他马上就回答道,‘这幅画很小’保存比较容易,看着是挺新的,但如果保存得特别周全的话,还是能达到这样的崭新程度的。我记得在学校的时候老师讲过,之前拍卖会上有幅画,好像是宋代的,就是因为看着新,大家都不敢买,最后拍下来的人也被大家笑他傻。但是,那那幅画后面接二连三地上拍,都拍出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大家这才开始重视起来,最后经过多方鉴定,确认是宋代的作品无疑。”

‘我起初的……候,看着也觉得比较新,但除了这点外,我实在找不到其他的破绽,和潘天寿的《兰石图》风格特征完全一致,而且我敢保证,这件作品绝对不是复制品。当然,这样的作品,即便是真品,价值也不会特别高。画小,又比较简洁,我觉得,我们要是拿到手,能卖出十万块,就要烧高香。如果能以高仿品的价格拿下来,倒是有得赚的,最起码,不会折本。如果他要价很高,那还是算了,有那功夫折腾,还第八十九章人人都会演戏不如安静下来学点东西比较靠谱。”

周夏这样一说,徐耀辉心中也大致有个底了,接下来,就看老王那边的报价如何。当然,还得试探一下,老王是否把这幅潘天寿的画当成是高仿品。

这事,徐耀辉一个人做也可以,但有周三和苏晓茹两人配合的话,就更好不过。他也就再小声和周夏两人商量了一下,然后几人就去之找老王。

‘怎么样’徐老弟,对江几幅画还满意吧!”看他们商量了很久,老王觉得,他们也应该拿出个章程来了。至于徐耀辉的两个参谋,老王还是持之前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