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1/4页)

徐耀辉同样能感受到压力,他是三个人中,书法造诣最深的,他虽然主攻瓷器,可在徐振东的教导下,可没少练习书法,虽然不能为名家大家,但鉴赏力还是有的。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所以他对市场上流通的书法作品也有着相当深刻认识,想要练习书法,都是从临摹开始的,这临摹的过程,可能会长达数十年乃至几十年。像一些有天赋的书法家,临摹出来的名家作品,很多也都流向了市场,被当成是真品对待。可能临摹着无疑造假,但在市场上,可就不是由他们能做得了主的。

总之,不能掉以轻心,每幅作品,都得仔细鉴定才行。

王明正很快就拿几幅作品出来,并热情地招呼徐耀辉几人上前做鉴赏,他面有得sè地说“这些作品都是我jīng心收藏的,既然老徐你有心往这方面发展,我也就贡献出来。你看上哪件的话,直接对我讲就好,价格我们好商量。”

徐耀辉哈哈笑,调侃说“我还以为你要送我呢!”

王明正笑着回应说“小本生意,可经不起这样折腾,还望老徐能理解。

徐耀辉当然能理解,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样的道理,他还是能理解的。

而旁边周夏和苏晓茹也商量好了,他们两人也就是来凑凑热闹,跟着学习学习的,在书法作品上,主要还是看徐耀辉的。

这次王明正拿出来的,他嘴里所谓的jīng品收藏,确实都是有些来头的作品,也都相当有年头。

大名鼎鼎的有文徵明和祝枝山,这两人就不用多说,即便是不懂书法的普通人,也能从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面知道,这两人都是明朝人。还和唐伯虎,周文宾并称为所谓的“江南四大才子”。那叫一个年少多金,风流倜傥,鲜衣怒马,处处留情。

当然,这只是电影,和〖真〗实历史上的几人,相差太远。就拿唐伯虎来说吧,他可谓是命运多件,出身也没那么富贵,少年时倒是有过风流不羁的风光时光,可好景不长,穷困潦倒时,不得不以卖画为生,经常入不敷出。

而且历史上,也没有周犬宾这号人物,和其他三人齐名的徐祯卿,才是吴门四才子之一。

不管怎样,光冲着这名头就挺能吓唬人的。

除此之外,还有两幅书法作品,作者分别是张瑞图和邪侗,这两人也都是明人,并被誉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周夏见了后,都忍不住想要吐槽,王明正你这是闹哪样。

准备开明朝牛人Pаrty啊!

从内心深处,周夏并不觉得,王明亚拿出来的这些作品都是真品。他敢肯定,这其中必定有高仿品,说不定就是后世哪位书法大家的临摹之作。

事不宜迟,他也就抱着边学习,边鉴定的态度,偏向虎山行。

苏晓茹却觉得相当有意思,她见了这几件作品之后,两眼顿时有了更惊艳的光彩。这才是她做书画书法鉴定,所希望见到的大场面嘛!小打小闹可没什么太大的意思,名头越大,鉴赏起来,也越有成就感。那些作者名字都没听过几回的作品,就算是真品,放她面前,她不见得就能分辨得出来,还不能欣赏其中的美,那得多没意思!

当然,对她来说,最为熟悉的也就是祝允明和文徵明的书法特点。另外两个明代四大书法家张瑞图和邪侗,虽然也很有名气的样子,但她并不熟悉呀!

所以,苏晓茹也就格外关注文徵明和祝允明祝枝山的作品。

让她略略觉得失望的是,文徵明的这幅书法作品并不大,也就一个扇面大小。在书画书法作品中,就一般情况而言,同一个作者的作品,自然是面积越大的,价值越高,要不,怎么叫以尺论价呢!说某某书画家作品的市场行情时,大家往往都会说,某某画家的作品已经从几万块钱一平方尺,涨到十几万一平方尺等等。

当然,真是情况下,考虑的因素并不仅仅只有尺寸大小,还得从作品的稀少程度,是否有历史文件家价值,是作者哪个时期的作品,风格题材如何,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就眼下这件文徵明的行书《元旦》,苏晓茹在心底很快就给做了估价,如果是真品的话,那这价格应该是在二十万元以内。要是仿品的话,那就另当别论。

由此她也看得出来,这些画唐的老板,还都是很保守的,价值特别高的作品,都不会轻易拿出来。

就拿文徵明的作品来说吧,同样的行书作品,倘若尺寸大些上面的字也多些的话,价格可以轻松破百万。文徵明作品就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