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 (第1/4页)

他也问周夏,“周夏,你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好啊!”周夏回答道,他今天本来就打算跟着徐耀辉一起去看东西的,离开饭还有点时间,看件东西还是来得及的。

赵祥波也嚷着说去看看,却被柳远山叫住了,“老赵你就算了吧,你要去的话,你名头大。就算他们真看中了,人家瞧着你也在,这价格肯定就会往上嗖嗖地窜。人家刚才说请你吃饭,你总不能好心办坏事,故意给人家捣乱吧!”

周夏心说,瞧这话说得多漂亮。

果然,赵祥波虽然嘴里嘀咕了几句,但还是决定,不跟着他们去凑这热闹,要周夏他们把东西买回来的话,还不是同样可以看得到。要是他们没出手的话,那也就证明,没什么太大的价值,不看也罢。

柳玉晴却是主动请缨,说去跟着长长见识。

其实听了徐耀辉这么讲之后,大家也都是有预料的,觉得以这趟的情况,即便是真东西,想要拿下来,价格肯定也不菲。有个竞争者在嘛!所以,像柳玉晴这样的小辈,去涨涨见识是好的,像赵祥波这样的老家伙,就不需要弄这样一出啦!

徐柳欣也想去,但是,却被于凤霞给拉住了,她觉得去的人太多反而不太好。三个人已经算是多的了,再加上她这个小丫头的话,还不得乱成一团。更不可能在场所有人都全部涌过去,那得多给对方面子才能有这样壮观的景象呀!柳远山他们肯定也不会自降身价的。

当然,于凤霞却没直接说这个理由,而是对她讲,“欣儿,我们还是先去菜馆那边,你想吃什么,先点好了再说。要去看瓷器的话,可就没这权利啦!”

徐柳欣权衡了一下,觉得还是不去的好。她想的理由也和赵祥波如出一辙,如果是好东西的话,他们会买回来的,不好的,也就没去看的必要。

商议妥当后,一伙人就分成两拨出发。

徐耀辉和周夏柳玉晴三人先行一步,路上的时候,周夏也问起徐耀辉,这会要去看的,是件什么样子的东西。

徐耀辉说是明代的青花瓷。

柳玉晴就笑,“我们今天和明代青花瓷还真是有缘,话说这明代青花瓷,也确实适合收藏。”

徐耀辉也很有感概的回答道,“可不是嘛!这明代的青花瓷,价格虽然没怎么涨,但从来就没有跌过,算是稳步上升的趋势。这点,倒是比不得清三代的瓷器涨幅高,十多二十年前,一件明代瓷器的价格,能买好几件清三代的东西呢!可惜那时候没这么长远的眼光,要能早早就预料到今天的市场行情,那个时候,我一准不收藏明代瓷器,全部身家甚至贷款筹钱等手段,都要全部用上,都给换成清三代的东西。放到现在,绝对成为一等一的古玩大鳄。然后,这个时候再买自己喜欢的明代瓷器,岂不是最完美不过的事情。真是可惜了!”

周夏倒是有些感怀,只是不如徐耀辉这么深刻,因为,他作为古玩商人,就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代入感强烈得多。

周夏想得更多的是,如果真像那些网络小说所经常写的那样,他自己就算了。像徐耀辉这样的人,重生回二十年前,即便他没有开挂的系统之类的东西,光是凭借着这些年积累下来对市场的认识,绝对可以做到他说的那样,成为古玩收藏界的大鳄,乃至制霸整个收藏界,定下自己的规则标准之类的云云。

所以,结论就是。

眼力很重要,但是,有长远的眼光更为重要。

徐耀辉觉得,他吃了这么多年亏,交了这么多学费,现在对市场的把握,也算是比较jīng准了。现在清三代的瓷器价格,基本已经到了顶峰,想再炒,也炒不到更高的地方去。

而明代瓷器,乃至年代更为久远的高古瓷器,理所当然,将会成为将来市场,以及资本所追逐的对象。

当然,如此种种,基本都是建立在,对市场的分析上面。

真正搞收藏,而不是选择投资的藏家,是不会太在意这些的,他们只要花钱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觉得高兴,就觉得物有所值。

而不必担心,将来的价格如何,好不好出手,亏不亏的问题。

但问题就是,现在入行的绝大部分人,都不是把收藏当成是收藏,而是当成是投资。

所谓投资,自然就是要追求回报的。

最起码,大家都不想亏本,然后,当然是,能赚得愈多越好。

柳玉晴和周夏所得出的结论和徐耀辉相同,清三代的瓷器,已经炒无可炒,那这瓷器,就只能从其他方面进行炒作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