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 (第1/4页)

很快,黄国栋就又拿出两件非常小巧的瓷器来。

这两件瓷器,还是一对。

“哇,好漂亮,是康熙的豇豆红镗锣洗啊!”而且,即便是徐柳欣这样的水平,也能一眼就辨别出来,它们的真假。

徐耀辉也笑着对他说,“老黄,你这出手果然是非常比寻常啊!怎么,这两件东西,你也有意出手吗?”

“这个,只是拿出来给你们看看而已,不卖的哦!这豇豆红的镗锣洗,可不是那么容易就弄到手的。我当初,也是好不容易才买到手的。”黄国栋有些言不由衷,但姿态却做得很足。那啥,你们要买的话,就高价来买吧!

徐耀辉笑,“老黄,你的xìng子我还能不了解。这样的东西,在过去可能相当值钱,但是现在嘛!价格也就那样,不说跌不跌的问题,最起码,比起同类粉彩之类的瓷器,价格可是要低得多。”

黄国栋就说,“价格不高,并不代表东西不好啊!像这样品相好的豇豆红瓷器,烧造困难无比,上哪找去。再说,你们不是也喜欢这样子的颜sè吗?”

这个,徐耀辉他们得承认,确实是这样子的。

豇豆红的瓷器,烧制特别困难。

豇豆红是铜红高温釉中的一种,为清代康熙晚期出现的铜红釉品种。因其sè调淡雅宜人,以不均匀的粉红sè、犹如红豇豆一般、造型轻灵秀美而得名。又因其浅红娇艳似小孩脸蛋、如三月桃花,又被人称为“娃娃脸”、“桃花片”、“美人醉”。

现在的高仿品基本是没有的,除开康熙的时候,有大规模高质量的烧造以外,后面雍正乾隆两朝,这豇豆红的烧造技术,基本就处于失传的境地。

所以,要在市面上看到款识为其他朝代的豇豆红瓷器的话,不用想,绝对是假的。坚定起来,也就特别简单。

到晚清民国的时候,民间倒是又重新掌握了豇豆红的烧造技术,但是,烧造出来的产品,和康熙时候的豇豆红瓷器,完全没法比。

即便有些在市面上露面,但凡见识稍微广一些的,都能一眼就看出来,那是晚清民国的仿品。

而康熙的豇豆红瓷器,在晚清民国的时候,就特别火,价格自然也就不会低到哪里去。

正如黄国栋所说的,那个时候的豇豆红瓷器,能换好几个现在卖价千万以上的粉彩瓷器呢!

只是,今时不同往rì。

现在的清三代粉彩瓷器,价格已经飞到天上去了。

而豇豆红瓷器,价格也仅仅是原地踏步的感觉,略略有所上涨,但也不多。

周夏虽然也是一眼就认了出来,但在现实中,却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到豇豆红的瓷器,还是这么漂亮的一对镗锣洗。

镗锣洗,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它的造型,比较像是镗锣,就是敲锣打鼓的那东西,故而得名。

在本质上,这是一种文房用品。

笔洗嘛!

像这两只镗锣洗,直径不过八厘米作用,拿在手里把玩,真正最为合适不过。

周夏上手一个,徐柳欣上手一个,两人将其给瓜分了。

周夏手这只,品相要稍微好些。

他也观察得很仔细,除了绝大部分的釉sè呈现出漂亮的红豇豆的颜sè外,少许地方,还有些绿点,就像是天然的绿苔一样。

这个行程的原因周夏也是清楚的,是因为铜红高温烧制的时候,不比避免的,出现一些地方发生氧化,所以会出现绿点。

就像这只镗锣洗上面的绿点,并不多,但给人感觉特别清爽,非但不会影响整只瓷器的表现,反而更增加了一些情趣,太过单调的釉sè,也会让人觉得不太安逸。

按照周夏的观察,他手里这只豇豆红镗锣洗,釉sè明快鲜亮,应该是属于最为上乘的那种豇豆红颜sè,一般称之为“大红袍”或者是,“正红。”

些许的绿点,大家也都给她取了非常动听的名字。叫做“美人醉”或者是“美人霁”。

因为烧成难度大,制作时间短,传世的数量也就不多,物以稀为贵,收藏家们猎奇斗艳,也都比较喜欢收藏上一两件在手里,可以彰显自己的实力。

也有一个说法,说是要是手里没一两件豇豆红的瓷器,就算不得是真正的藏家。

这样小巧玲珑,sè彩有非常讨喜的瓷器,确实相当惹人喜爱。

周夏拿在手里后,都觉得有些爱不释手。

徐柳欣这个爱美的女孩子就更不用说,她喜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