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第1/4页)

二毛打了一个电话后,带着陈楚直上二楼,来到一处名为“兰”的包厢内。

房间内,当二毛轻轻敲门而入时,在饭桌边上,已经有二位男子正在等待。

坐在主位上的是一位四十多岁中年男子,他那浓黑的头发间,隐隐可见几根白发。他长着国字脸,浓眉大眼,方嘴大鼻,看起来贵气十足。

就在他旁边,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他长着长脸疏眉,一双小眼睛溜溜地转动,正上下移动着打量陈楚。在他身上,穿着一件纹条白衫衣,他双手合一支在桌面上,露出一个金光灿灿的手表。

“老吴、二宾,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在看到俩人时,二毛微微弯身,神态略带恭敬。

“我介绍一下,这位是陈老板。陈老板,这二位是老吴和二宾,他们都是我的同乡。”二毛出声道。

陈楚点了点头,向二人问好:“吴老板好,二宾老板好。”

对于面前这二位,陈楚倒是没有轻视之心。

每个人都有所谓的老乡圈子,而这些圈子往往会组成某种利益团体。比如说,全国超过一万五千家的私营医院中,有超过百分之八十是由闽省某田人开设的,像平时大家看到的医疗广告,从整形、美容、打胎到医冶梅毒花柳十有**都是由这些医院投放的。在服饰行业也是同样情况,在某些批发市场中,往往来自某个地方的人占据较大一部分,而在珠三角等发达城镇中,一些开设服饰连锁店的老板们,很有可能也是来自于同一个地方。

处理货生意也是如此,尽管说,做处理货生意的进入门槛十分低下,但是二毛老家源市大桦县却有很多人从事于这个行业。他们当中,更是有人因为做处理货生意成为千万甚至亿万富翁。

而在陈楚面前的这位吴老板,是大桦县将这盘生意做得最好的人之一。据二毛所言,他交游较广,和同样来自于大桦县的老乡们,都保持着较好的关系。

“陈老板,请坐吧。”老吴在这时认真地察看着陈楚,道:“陈老板还真是年轻有为啊。在我面前不用客气,陈老板以后就叫我老吴吧。”

陈楚察看一眼对方神色,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老吴,以后还请多多关照啊。”

老吴点了点头称是。

就在老吴旁边,名叫“二宾”的老板,一双眼睛微微眯着,主动站起来帮陈楚倒了一杯茶水。

陈楚扣起手指点了三下桌面表示感谢,顺便向二宾老板问好一声。

服务员推门进来开始上菜,因为现在是中午,四人仅仅点了一小瓶酒意思意思一下。

饭桌上,陈楚敬了老吴一杯寒暄几句后,微微笑道:“不知道老吴今天请我吃饭,有什么发财路数要指点我的?老吴你就不要藏着腋着了,说出来听听让我也跟着发财。”

“指点倒是说不上,阿楚,我听说你手下有不少家专卖店?”老吴轻呷了半口酒,将酒杯放到桌面上后问道。

“没有错。”

“前段时间我去过阿楚你在珠南新区的卖场看过,阿楚,你手下的店铺开得挺大的。”老吴哈哈声笑道。

“一般般吧,做生意的谁不就是为了混一口饭吃?”陈楚双眼微一眯,似乎想到了什么,打了个哈哈道。

“陈老板是爽快人,那我就请说了。”老吴直视陈楚,问道:“不知道陈老板有没有在专卖店做处理货生意的打算呢?”

果然。

陈楚嘴角动了一下,心里暗道老吴打的果然是这个主意。

库存货商们可不仅仅是收库存货的。他们更重要的工作,还是想办法把库存货销售出去。

每个库存货商或多或少都有自已销售货物渠道。陈楚对于二毛来说,就是一条销售渠道,不过,这条销售渠道是不稳定的。而其他一些处理货商,他们有的发展了数十位地摊档主作为下线;有的有自已的零售店;有的则有固定合作的批发商。

现在,老吴似乎有通过陈楚的专卖店,将手中库存货出手的意思。

“老吴,我其实还是很希望能和你合作的。”陈楚婉拒道:“不过,我们专卖店的货物,都是我们工厂自已生产或者委托其他工厂帮我们生产的。”

老吴笑了一声,脸上神色波澜不惊。

这位年轻人的意思,是说他不会做库存货生意了!

“好吧,既然我的数路不适合陈老板,那希望我们下一次有机会再合作了。”老吴脸容平静,那怕被拒绝也是一脸从容。

“以后我们还是有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