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部分 (第1/4页)

杨年隐隐间已经可以猜想到陈楚失败的命运了。

而在运动用品公司层面上。

陈楚收购迪亚纳第二天就上了某些财务媒体页面,自然也引起一些体育用品公司的关注。

一些消息灵通的公司,更是在陈楚和永江集团谈判时就知道了这个消息。

“楚语服饰,他们竟然要运营体育品牌?”闽江一家占地面积极大的厂房办公室内,一位中年人将手中报纸轻轻地放下来。

“五千五百万美元,楚语服饰还真的下得了重本。”中年人一声感叹,道。

“呵呵,楚语能在休闲服饰行业打下一片天,但在运动用品市场就不一定有这样的运气了。”

“永江集团这次退出,倒是找了个冤大头。”

羊城,陈楚办公室内。

坐在自已的办公位上,陈楚打开电脑看着泛出白色光线的屏幕。

他正看着某位财经专栏作家对他收购迪亚纳的评论文章。

那是一位标著“独立观察者”的财经作家,在网上有很多粉丝。

《迪亚纳下嫁楚语服饰:浴火重生还是继续沉沦?》

文章刚开头提到楚语服饰收购迪亚纳的一些详细事宜。这部分内容,看起来还是十分客观的。

但到了第二部分,文章语调就开始变得尖锐起来。

“迪亚纳虽然号称是意大利四大体育用品品牌之一,但相比起其他三大品牌,这个品牌原生竞争优势不大。”

“华夏动向于2005年收购了kap,李安体育于2008年收购了乐乐,踏踏也于2009年收购了fl。在收购了这些品牌后,三家都对品牌投入了大量资源,近二三年来,这三个品牌都得到了不错发展。而没有背靠大树的迪亚纳就显得分外落魄了。”

“我们可以理解楚语收购迪亚纳运营的思路。但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楚语服饰的运营思路出现了问题:事实上,无论是李安体育收购乐乐,踏踏收购fl,还是楚语收购迪亚纳,他们都受到了华夏动向收购kap成功所带来的启示。”

“二零零五年,名不见传的华夏动向收购kap后,通过轻资产运营在短短五年内将销售额做了四十亿规模。从此后,代理和运营外国知名品牌就成为国内体育用品公司的‘多品牌运营’的至爱。”

“但不论是李安还是踏踏,他们运营这些品牌都不是十分成功。”

“李安接手乐乐已经有三年,但根据去年财务报表,乐乐去年亏损额达到了一千九百万元人民币,今年亏损额度很有可能超过五千万元,踏踏旗下fl也是差不多情况,短期内看不到盈利的前景。”

“体育用品市场是个与服饰市场有相似之处,但与服饰市场也不相同的市场。二年前,当踏踏收购fl消息传出来后,踏踏体育的股价应声下跌,资本上投资者根本就不认同这样的运作模式。同样,我本人也很不看好楚语服饰这次收购。”

办公桌面前,陈楚一字字地将文章看完。

对于文章内容,陈楚仅是微动一下嘴角,显然不太放在心上。

对于外面议论的声音,陈楚自然也有听到:不论是体育用品行业内,还是行业外,似乎没有人看好这次收购。

前段时间,当陈楚提出收购迪亚纳时,楚语服饰管理层内也有不同声音。

“还真有趣。”陈楚自语一声。

收购迪亚纳对他来说是一次挑战,一次难度不小的挑战。

在所有人不看好的情况下,陈楚面对的压力不小。如果这次失败了,还真的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落井下石呢。

但外界不利的舆论环境,反而激起了陈楚斗志。

在收购迪亚纳品牌前,陈楚就想过这是一次难度不小挑战。现在想到将会面着的挑战,陈楚反而觉得一丝丝兴奋。

“还是从最基本工作做起吧。”陈楚道。

———分界线———

鹏城中心区附近的一处写字楼内。

这里属于关内。宽阔的马路旁,两边绿树边的高楼内,租着四楼的迪亚纳中国区会议室内。

陈楚坐在会议桌首席,目光扫视两边主管级别员工。

办公室内,除了陈楚每个都穿着十分正式的西装,他们的目光接触到陈楚,每个人都露出笑容。某位年近中年,头发稀疏的男子,笑的时候小眼睛微微眯起,笑意间有着一种谄媚的讨好。

陈楚扫视了一眼这些主管,却没有先出声说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