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六月初三,杨家催嫁,送来催妆花髻和销金盖头。

六月初五,小柔出嫁的添箱之日。林夫人随林老夫人一起来的,送上蝶恋花的步摇两只,金耳环两对,金簪两只,八两金手镯两对,金戒指六只。虽然过于贵重,沈夫人还是收了。

添箱的东西,小柔只拿了林家给的东西。大多数人来添箱,本就是冲沈家送的礼,况且,沈家对她帮助很多了,比如花了五千贯钱,在内城边上买了坐五间三进的宅子,余妈妈说这种宅子,十几年前八千贯都不见得能买得下来。

沈洛尘今日未归王府,王素云也在。三个人叽叽喳喳的聊着时,沈夫人进来了,赶走了沈洛尘和王素云。沈洛尘临走前,还附赠一记暧昧的眼神。

房内,小柔不解道:“母亲何事?姐姐刚才的眼神很怪异。”

沈夫人笑道:“这孩子成亲了也没个正行,你别理她,不是她想的那样。”沈夫人是开心的,女儿能保持在娘家的性情,就证明裕亲王待她极好。

沈夫人搂过小柔道:“好孩子,本来今夜得跟你讲下圆房的事,可你们暂时不圆房,我也就不跟你说了。跟你说说你入杨家后该怎么做吧,我要跟你说的,也只是自己的观点,做不得准。你是个聪明的,到时再自己判断吧。”

小柔打起精神听课。

现在杨老夫人姓崔,虽是继室,她嫁进杨家时无婆婆在世,大姑子已经出嫁,夫君袭爵,她进门三个月就有了身孕,头胎生的儿子,可谓顺风顺水。后来杨家变故时,才知道夫君这些年,明知她待前妻所生嫡长子不好,却不言语。并认为这是对儿子的考验,只背地里再亲自教导儿子。可以说是为了杨泗睿费尽心思。后来她自己生的儿子,一个考到三十岁,仍没有考中进士,就因制荫了个散官。另一个儿子非要去武营,结果十五那年转北武营时,被拒之门外。再加上杨泗睿娶了庞太师之女,袭了爵,她就歇了点心思。不过,她的亲孙子杨应之现在在国子监读书,据说不错。

因此,沈夫人认为,杨老夫人会善待田小蝶,不见得会善待她。所以建议小柔进门后,先装傻充愣,敛了锋芒。先看看众人的反应,这个众人还包括杨二夫人李氏,已经掌管杨家内宅十年的女人。这种有爵位的武人世家,沈夫人进京这两年接触的也不多,不过,在什么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多用心,不出头就不会有大错。

第五十二章 出嫁

更新时间2014…1…23 20:17:00 字数:2742

写本章时,写的十分辛苦,我头脑中不自觉的显现的是卢遗玉大婚时的场面,于是自己就写不下去了。我家大叔见状,问我,除了新唐遗玉,你就是最好的了吗?我讲不是,他就接着问,那你纠结什么。是啊,我纠结什么呢,我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写好我自己的书就是了,不用太把别人当标准。在此,十分感谢大叔,虽然我总不听他的话。

**************************************************

迷迷糊糊中,小柔被红依叫了起来,然后梳妆打扮。开脸她也开了,不过,没沈洛尘那么遭罪。妆扮过后,喜娘道:“二姑娘这容貌真是好,未见过比二姑娘更娇媚的新娘子了。”

小柔随口道:“是妈妈手艺好。”这也是实话。

杨家的催妆,有鉴于裕亲王成亲的经验,直接撇弃诗词这一思路。领了同年从武营中回家的男儿,京城不够,把周边的也都喊了来。三百六十身高相近,年龄十八岁,全是大红色劲装的儿郎,组成方阵,每个方阵六六三十六人,一共是十个方阵。阵前是同样红装的杨允之,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头带新郎的冠盖。每次催妆,三百余人同时喊道:“新妇人,催出来!”,如同一个人发出来的一般,场面震撼。

附近几条街都能听的清清楚楚,震耳欲聋的这一句话。小柔在房内也听到了,这个和沈洛尘出嫁时不一样呢,到是给了她几分当初军训时的感觉。小柔笑了,这样的婚礼蛮好玩的。

沈洛尘则笑道:“你的允之哥哥看来是吸取教训了,他们这些武人学人家文人文叨叨的弄什么催妆诗,反而有些不论不类,不如索性按武人的形式风格来,反而别出心裁。”

应门诗时,由萧舒墨应对。结果没用上,王安石听从沈洛川的意思,直接隔着门对杨允之道:“不用作应门诗,只需说出今后待我妹妹即可。”

门外一行人愣住,都看向杨允之,杨允之答道:“允之今日不会踢轿。”不会踢轿,那就表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