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U庋�尖庾牛�簿徒ソナ樟税�恕�

马车将至一个小镇时,前头杜齐赶的车却走不了了。阿达下车视看,回来报说是前车的车轴损坏,勉强可行至前面的小镇,或是能在那里寻一家车马行,修好了再走。

缓慢行至小镇,找了一处食肆,将车上的箱子腾挪了,杜齐和阿达便去寻车马行。穆清看店中柜边站着的是位女掌柜,三十上下,店中洒扫跑堂的也多是妇人,于是弃带帷帽,径直下车入到店中。

那女掌柜也不扭捏,笑着大声招呼着他们落座,“这位郎君这边坐。今日小店中恰烹了菹齑,另新制的烧腌鱼。可要一试?”

杜如晦看了看穆清,点头道:“还烦请制得精细些,有劳了。”

女掌柜自去后厨吩咐,穆清环顾了四周,“这个小镇好生奇怪。这样多的妇人,却不大见男人。别处男人做的活,这里多是妇人在做。”

“哈哈哈,不止这个小镇,往前往后的镇子也是如此呢。只有大市镇才得以多些人口。”不待杜如晦答话,女掌柜自后厨走出,听到了穆清所说,爽朗的笑了一路,径自搭上了话,“男人们都去修河道,建行宫,家里家外的活计总得要人做,女人们不做,如何活下去?现下圣上已巡幸过江南一带,徭役已然松弛了不少,一些男丁都放归家中,娘子若是年前路过此地,满大街的妇人,不见一男丁。景象更是奇特。”

“不全放归又是为何?”穆清奇怪道。

女掌柜止了笑,沉下脸,“工事未完,怎放归?听说沿河要建四十余座行宫,这才有了二十座,余下的也要限期完成。我家的男人因伤了腿,不得站立,疏通了管事,许了钱财,前几日才得以回家养伤。”她扫了一眼店中其他两个做事的妇人,“她们的男人,都是回不来了的。一个被水流冲走,一个身体羸弱,不堪重负,咳血而死。我若不留她们做些事,家中的孩儿岂不饿死?”

修河道行宫的事,穆清曾听人说过,彼时觉得大运河甚有利,于天子,沟通了南北,便于调运公粮,掌控江南局势。于民,漕运疏通,商客往来便利,兴盛商事,利民亦利国。却不知劳役沉重,那运河里不知漂了多少人命,不禁愕然。再看看这位女掌柜及店里劳作的妇人,深叹世事艰辛,自己原是养尊处优惯了,出来一趟才知尚有那么多人,挣扎于困顿中,却依然要一日日的度下去。不觉对她生出几分敬意。

说话间有妇人端了饭食过来,女掌柜在一边亲自摆了,杜如晦边道谢边打听,“这么说,主持工事的王宫监,仍在江都主事?”

“我家男人三日前自吴郡光福被接回,想是官塘河疏浚到了吴郡地界。听说那王世充并不理河道行宫上的事,整日里钻营如何讨好圣上。”说到王世充,女掌柜不禁有些憎恶。

“那如今是谁人在主事?”杜如晦问到。

女掌柜皱了皱眉,不屑的说:“王世充的座下的走狗,杜淹。”话刚说完,门口有客唤她,她匆匆起身道了声“慢用”,便去门口招呼。

杜如晦突然怔住了,停下手,放下碗筷,望着桌面呆了一会儿。穆清伸手轻碰了一下他的手指,“怎么了?”

他回过神,看了看她,轻声说:“方才掌柜所说的杜淹,正是我的叔父。”

“你可是气她对你叔父出言不逊?”穆清问。

杜如晦略摇了摇头,“这位叔父本就不是个秉性端直的,专擅投机取巧。文帝时,他因获悉文帝好用隐居山野的高士,亦往太白山隐居,边谋划着使文帝知悉。不料文帝获悉后怒极反笑,道,既隐,不若隐于江南山水间。便将他流徙至江南。直到当今主上继位,才许他重回东都,在我族中引得众人笑话。”说到此,杜如晦不禁冷清清地一笑。“许是因他在江南多年,王世充才遣了他来操持此次疏浚穿通江南河的事。昔年在家还有祖父管束着,如今也离了家,没了约束,做下些肮脏不耻之事也未可知。今日到了光福,我亦不愿与他相见。”

杜家的家事,穆清也不好妄加议论,只得默默低头吃饭。不多时杜齐和阿柳进到店中,不见阿达,问了缘由,原是阿达见这店中妇人多,不愿进店,自在车边吃了些胡饼果腹,顺带看顾两辆车。杜如晦招呼掌柜又上了些饭菜,便出店门去与阿达说话。

☆、第十六章 人情冷暖薄如纸(一)

人情冷暖薄如纸(一)

到了日薄时,一行人已进得吴郡城。一路上果真如那女掌柜所言,甚少见男丁。也见得好几处建造工事,起初穆清还挂起帷幔向外瞧,看见那些劳工,或泥泞或伤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