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 (第1/4页)

长孙氏掀开车上的帘幔,探头出来。“那是自然。”

此事处置得干脆利落,穆清心怀舒畅,当下笑嘻嘻地上了车。留下几名府兵收拾身后的尸首残局。余下的府兵随着马车,一路快行回城。

抵至城门口。天尚未亮,天际已隐约泛白。值夜守城的那兵夫正准备要与同袍换班,在城门楼上遥见一小队人马簇拥着一驾马车,往城门方向过来,心中漠然一笑,昨晚得下的结论,再次得到应验。后出城的那十余人果真就未再回来,真就只能有一拨回得了城。

城门大开,马车一路驰入晋阳城中,直至坊间那座小宅子门前方才停下。穆清从车中下来时,天边正有一道微光喷薄欲出,阿柳自宅子内奔出,一眼瞧见穆清好端端地站在门前,阿达正翻身下马,将缰绳交还予一名府兵,这形景,教她立时便弯起了笑眼,忙上前搀起穆清的手臂,拽着便往宅中去。

“就这么着放了她去?”阿柳细声询问。

“还能如何?不论她心底里作何想,她终究是杜家长媳,真要闹起来,岂不是要克明难做?个中牵扯,将来怎说道得清,到底不若快刀斩乱麻来的爽利。况且这事,我也略能体谅一二,她待她表兄当真情深意重,倘或换作我,有人以克明的安危相挟,哪怕是再恶的事,我又何尝不是要拼尽全力去做?”

阿柳晃了晃头,“呸,呸,快别说这样的话来。”

……

河东郡城郊,因一路征剿,唐国公所率的大军已然不是初时的八万,离城五十里的荒野中,浩浩荡荡地驻扎下了近二十万的大军,营中兵将穿梭往来,好不热闹。

李建成的帐中却是死寂一片。一名家僮正低了头,向他回禀,“郑氏往晋阳去的途中,遭逢兵匪,为守名节,抱石自沉于汾水,适逢汾水暴涨,水流甚急,尸身无处寻觅。”言毕他抬头小心地瞟了一眼,结巴着道:“那郑氏的表兄……并另一十三名死士,他们,他们,一夜消失,了无踪迹。”他的声音越来越轻,说到“了无踪迹”时,几乎再听不到。

李建成抽动了两下鼻翼,胸口升腾起一股不可名状的怒火,却不知该向何处去燃,憋闷得胸口生疼,一抬脚正踹中那禀话家僮的肩头,将他直踹在地。他在帐中来回转了两圈,回身瞪向地下的家僮,“滚回去,带话予你家娘子,使她约束了余下的死士,莫再节外生枝。”

家僮正巴望着这一句,一骨碌从地下爬起,弓着身便跑出了营帐。

李建成闭下眼,恨意似杂草在他心头乱拂,军中有个杜如晦教唆着二郎处处抗衡钳制着他,父亲倚重,二郎袒护,竟还动他不得。后头又有个顾七娘,手脚麻利地在他的后宅放了把火,直教他折损了一十四名忠心耿耿的死士。这笔亏帐,多早晚要寻她算上一算。

“大公子,李公有请。”营帐外的人仿佛能感知帐内充满着盛怒,不敢入内传话,只在帐门外揣着恭敬,高喊了一嗓子。里头无半分动静,他正要提起嗓子再喊一遍,帐门“哗啦”被踢开,寒气满面的李建成卷挟着一股阴冷气自帐内走出,一声不吭地朝大帐走去。

离着大帐尚有数十步的距离,另一侧两道身影撞入他眼角的余光内,他瞥过一眼。正是此时最不愿瞧见的两人。既在路中相遇,装作未见倒显得他心虚惧怕似的,于是他顿驻脚步,反立在路中候等。

“长兄。”李世民沉着脸,不冷不热地先开口唤过一声。

杜如晦拱手一揖,随着称了一声“大公子”。

李建成只当未见他二人的礼,径直道:“仍是要绕过河东直取大兴么?”

“不改初志。”李世民冷淡且坚定地回道。

李建成冷笑数声。“不过沙场中滚爬了几次。竟狂妄至此。”言罢移了视线在杜如晦脸上转了两转,见他那半笑不笑的浅淡神情,心中极是烦躁。干脆转身别脸而去。

原弟兄二人为着河东争持了半月,自攻取了霍邑,斩杀宋老生之后,大军一路所向披靡。无所阻拦,直抵河东。却遭左骁骑卫大将军屈突通拦截,困于河东城外,寸步难进。

李建成于河东经营数年,自是要夺回故地。重召旧部。李世民如何肯由得他如愿,阻他旧势重聚是一则,另一则兵粮有限。耗费不起时日,宜速战速决。唐国公因二子所言俱在理。颇费踌躇,持久不能决断。

李建成独自大踏步地先行往大帐走去,杜如晦与李世民有意磨蹭着落后了一段。

“二公子,咱们在此处滞了半月有余,究竟何时开拔,或何时攻城?”因李世民与众兵将亲善,沿路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