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 (第1/4页)

�裆�⒕剑�琶ρ芭缘幕叭パ诟恰�

穆清只作未听出甚么来,脸上绽开一个欢喜的笑,口中称谢,“长孙夫人这一番好意,也不知英华哪一辈儿上修来的福分,我这个做阿姊的,先替她谢过了。因如今八字还未有一撇,且她决意要待收服洛阳王世充后再议婚事,故……”穆清漫不经心地换了手来抱四郎,有意不去看长孙氏的面色,“故英华有无福领了这份厚爱,实尚未可知呢。”

秦王妃又再谦让了几句,锦绣好话说了一套,穆清亦是极尽了礼数,方才相互辞了,要各自归去。下了城楼,乳母将四郎接抱了去,率先上了马车。有内监上前去搀扶秦王妃,那内监虽低头躬腰的,穆清怎会认不出他正是吴内监。

于是她顿下脚步,重新堆砌起礼数周全的笑容,趁着左右无人,向秦王妃屈膝一礼,“阿月的事,尚未好好谢过夫人,每每进宫皆寻不到个谢的时机,毕竟宫中人多,这事又不好摆在明面上说,但夫人的恩情七娘全熨帖在心上,一丝都不敢漏下,掖庭宫那边,终究还需夫人多予照拂,莫教她母子过不下去才是。

趁着秦王妃满口应允的当口,穆清不着痕迹地往吴内监脸上瞟了一眼,分明瞧见他半含着笑,微不可见却沉稳地点了一下头。临别前穆清又是衽敛一礼,旁的人看来,她正对着秦王妃礼别,而她却是实实在在地向那卑微的内监行了一礼。

……

约莫是因为杜如晦随军出征,人不在长安城中的缘故,亦或是,秦王那战神光环牵引去了太子一党大多数的目光,总之永兴坊内外隐隐尾随的目光似乎也少了些许。

穆清本以为杜如晦走后,胡大郎隔三差五例行的禀报会由她代听,岂料一连好几日皆不见胡大郎的踪迹,耳目虽少了,她亦不敢冒险往崇化坊一探究竟。再三思量下,她只得往东市康三郎的酒肆中散散,好使康三郎带话予贺遂兆,请他去扫听一番。

“贺遂将军?”待穆清在酒肆隔间中正经问起贺遂兆的行踪时,康三郎的眼睛睁得溜圆,不可置信地瞪着她,“七娘难不成是不知的么?”

穆清茫然地摇摇头,心中暗道,他的行踪向来不定,又与我存着那样的心思,我能避则避,怎好时刻在他身上留着意?

“贺遂将军的家乡在何处,你可知晓?”康三郎一向以消息灵通自诩,此时见她惊诧,更是起了得意。

穆清偏头回忆了片刻,“多年前似乎曾提过,似乎是……涿郡?”

康三郎满意地点点头,“这么说来,他的来历你也……”

穆清不愿同他说书似的绕场子,再者,贺遂兆从未同她提过自己的过往,她虽知晓却也从不肯在人前说嘴,遂挥手打断康三郎的话,“莫说那些久远无用的,你只同我说,他究竟去了何处?”

康三郎话兴正起,猛不妨被兜头浇了盆冷水,难免悻悻然,嘟囔着道:“他家老大人年岁已高,因早年离乡时仓促,而今少不得要起叶落归根之意,故贺遂将军特特地上奏天听,获准他亲送老大人回乡颐养。”

穆清心中灵光一动,霎时明白了七八分,送父归乡,果真是个高明的借口,他与胡大郎一齐消失,怕是趁着杜如晦不在城中,太子一党松散了窥视,离京取实证去了。

她轻声笑了笑,既用不着她,她也乐得自去过几日安逸闲静的日子。L

☆、第一百九十六章 李代桃僵(十三)

深秋的阳光格外珍贵,光照短了刚强,日渐柔和起来,透过卷黄的树叶自空中洒下,烈烈扬扬,丝毫不见萧瑟。永兴坊深处的府宅整个被笼在一片金灿灿的柔光中,这较之春日更显干脆舒爽的阳光,是穆清最喜欢的。

后院空地上,阿柳正有板有眼地指挥着仆婢们将越冬要用的翻毛大氅,毛褥子,絮绵夹袍,夹帷幔等物从库房内搬挪出来晾晒熏香,满后院飘散开带着暖意的沉水香的气息。

将及六岁的拂耽延今夏开了蒙,虽说穆清替他请了一位授业先生,到底是随着她与杜如晦念书的时候长些,她子嗣上单薄,与阿柳又亲姊妹似的,待阿延便视如己出一般。此刻因他在前院背书,穆清忙抱开近来越来越喜欢黏缠着阿延的四郎,俯身牵着他摇摇摆摆地往后院去看仆婢们做活。

才与阿柳说了几句话,杜齐从前头匆匆赶来,神色复杂地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凑近穆清耳边说了两句。穆清忽然掩口压着音量“啊”了一声,蹙起眉头沉吟半晌,拉过阿柳道:“这些晾晒之事由着他们去弄罢,你快去备几身素裙,再有四郎的素色衣裳也多备几身,看来咱们……要往杜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