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部分 (第1/4页)

”你不愿意,当初干嘛点头啊。

凌氏揉着胸口,“她这是不气死我不罢休哪。你爹爹都跟你二舅说好了,虽还没换庚帖,那是在等吉日。前两天是有官媒说起过鲁安侯府,可咱们已经应了你二舅,怎能反悔?可那个牛心左性的孽障……她现在又改乐意鲁安侯府了。”

赵长卿对鲁安侯府还是稍有些了解,略一思量便知道,“是不是鲁安侯家要为世子说亲?”

“是啊。这体面倒是体面,可我听说鲁安侯世子与前头元配因子嗣上头的事和离了,如今屋里两子一女都是庶出,且都是奶娃子呢。你想一想,这么多的庶子庶女,屋里妾室就少不了。体面也不能当饭吃,阿腾官儿虽不高,已是正六品,将来还怕没有出头之日不成?就是你爹爹在阿腾的年纪,也这么高的官。男人要有本事,怎么着都能过得好日子。如今贪图世子夫人的名头,嫁过去与妾室争宠不成?就是生下嫡子,比庶子年纪还小,又是一桩难事。再说,咱家与鲁安侯府也不熟。以后万一那孽障受苦,咱家要怎么去给她出头呢?”凌氏满心烦躁。

赵长卿心说,凌氏真的与前世不同了,若是前世知道有这等好亲事,上赶着也愿意的。今生赵勇得力,虽不是那等平步青云的类型,可一步一步走的稳当。家里日子好,凌氏不仅眼界开阔,心胸也开阔了。

这么些年,赵长卿早放开了前生之事,却也不乐意管赵蓉的事,于是道,“鲁安侯府的事,我倒是听说过一些。前头世子夫人成亲十来年无子,后来和离的。就鲁安侯府本身,显赫是不用说的,先帝昭仁太子元配太子妃就是出身鲁安侯家族,后来东宫出事,就不提了。彭相的嫡长孙娶的是鲁安侯家的嫡女,他家幼子娶的是前永安侯嫡长女。只是,如今彭相病了,一直未见好,听说久不上朝,彭家自然不比从前。永安侯更不必说,自尽之后,朝廷将永安侯爵位收回,如今也没永安侯府了。鲁安侯的几门贵亲,都不大显贵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咱家祖祖辈辈都在边城,这初来帝都,与鲁安侯府也无甚交情。鲁安侯府前来提亲,或是看好爹爹的前程。”

凌氏揉着眉心,“要你说,鲁安侯府是嫁不得了?”

赵长卿一笑,说到底,凌氏依旧为鲁安侯府的提亲动心了。凌氏与前世比的确是有所长进,却也没她想的那样多。赵长卿道,“自来结亲,总要图些什么的。高嫁低娶,也没什么不好的。鲁安侯好歹是侯府,比咱家总要强些。我就是跟母亲说说鲁安侯府的事,免得母亲抓瞎,到时连亲家也不清楚。”

凌氏叹气,语气已是软了三分,道,“这个犟种,我不管她想嫁谁,只要嫁出去就让我省心!真是上辈子没烧高香,修来这样不省心的孽障!”心里已是愿意鲁安侯府的亲事。

赵家再说鲁安侯府的亲事,鲁安侯府也在说赵家。

鲁安侯夫人同丈夫道,“要论起来,自然是赵夫人更好。虽是和离过,年岁并不算大的离了格,还比咱们贤哥儿小上两岁,人也能干。娶上这么一房媳妇,子孙都不必愁的。只可惜,我悄悄打听着,赵夫人于生养上似是有些妨碍,要不也不能与夏家和离。经着前头孟氏,如今还是要以子嗣为要,贤哥儿虽有了庶子,没有嫡子,到底不佳,以后也是个挑儿。侯爷不是常说赵家是有运道的,这两年,咱家运道偏生不大好。赵家次女我见了,生得一等一的容貌,也不差。听说先前是因为自幼承教于曾外祖父曾外祖母膝下,后来,两位老人家一天过逝,赵二姑娘是极孝之人,执意要给老人家守孝,按理,做曾外孙女的,孝也有限,可她,执意要守三年,一来二去的就耽搁了青春。姑娘家,生的好相貌,家境也不差,心气儿自然高,因耽搁几岁,再说亲就没合适的。这又赶上赵大人奉旨北上,阖家到了帝都,以后就在帝都做官了,赵家也愿意给闺女就近在帝都寻女婿,以后方便照看来往。别的不说,帝都城里官宦人家也比边城多。赵二姑娘年岁不算太过离谱。”

鲁安侯念着颌下胡须问,“那姑娘你看品性如何?”

鲁安侯夫人笑,“赵家咱们不算熟,赵夫人我是知道的,数一数二的能干,寻常人没法与她比。赵二姑娘是赵夫人的妹妹,姐妹之间哪怕略有不同,想是也差不了太多。只是赵二姑娘小了几岁,看着斯文些。哪怕不比赵夫人能干,还有我呢,我一调理她,她也就出来了。”

鲁安侯笑,“赵大人深得太后信任,就是赵家长子,也是正经进士出身,如今在西北效力。咱们不图别的,只图人家姑娘品性好,年岁大些也没什么,做长嫂的,真给贤哥儿娶个一团孩子气的来,也不合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