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1/4页)

二,能来电器厂的人都卯足了劲,想要在电器厂大干一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因此大家更具有凝聚力,更看重厂子的发展。

还有一个客观原因,作为厂里的双驾马车,赵东升和牛保国自从电器厂成立后从没有领过工资。

赵东升还好说,单身汉一个,一个吃饱了全家不饿。

可是牛保国毕竟是有家庭的,得知了他不领工资后,不仅机械厂家属院的那些女眷们背地里没少说他的闲话,认为他傻,放着好好的工作不要去电器厂受罪,而且厂里的那些小孩子们还在牛翠翠和牛兵的面前说他是吃软饭的,气得牛翠翠没少跟人打架。

在两人的带动下,厂里八大部的主任也都放弃了自己的工资,既然作为厂里的中层干部,那么他们就要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来帮助厂里。

见八大部的主任都不领工资了,厂里的一些基层干部和职工也想不要工资,但是被赵东升给否决了,他的理由很简单,作为电器厂的管理者,中层干部们理应身先士卒,做出表率,这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而基层干部和职工则没有这个必要,如果连基层干部和职工的工资都发不起的话,那么电器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了。

赵东升虽然知道厂里的职工为了工资的事情进行无记名投票的事情,可是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是全票通过这么一个结果,这表明职工们万众一心,都希望电器厂搞好。

同时也意味着厂里的人对以赵东升和牛保国为首的领导层的信任,这是赵东升最希望看见的,只有获取了大家的支持,那么电器厂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事半功倍。

这一次,赵东升没有拒绝大家的好意,不过也没有完全接受,他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让职工们的工资减半发放,这样既给厂里节省了资金,又能保证职工的利益。

牛保国在机械厂工作了十五六年,在他的印象里只有职工们为了福利和工资跟厂里大闹的记忆,还是第一次遇见职工不要节rì福利和工资的怪事,对此自然是感慨良多,这充分证明了大家是真的热爱电器厂,希望电器厂获得长远发展。

俗话说的话,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既然厂里的人如此信赖自己,赵东升自然也对大家是重用有加。

随着电器厂的飞跃式发展,电器厂现在的职工在将来无不成为了赵东升手下的核心力量,纷纷走上了领导,组建了电器厂未来的权力组织构架。

“等咱们的录音机在国际电子产品展销会上拿了金奖,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大家的待遇和福利,不仅工资和奖金要跟上去,咱们也要建自己的宿舍。”听了牛保国的感慨,赵东升点了点头,笑着望着他,“我可是跟嫂子承诺过,要给她一栋别墅的。”

厂里参加国际电子产品展销会的事情还处于保密状态,只有牛保国和吴雯等少数跟赵东升关系紧密的人才知道,这样一来的话可以避免很多麻烦和意外,也免得电器厂被外界嘲讽不自量力和异想天开。

“你嫂子这个人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别看她那段时间跟我闹腾,其实还是非常支持我的工作,现在家里的事情全是她在忙。”牛保国闻言笑了起来,他没有想到赵东升竟然还记着这件事情,于是不以为意地说到,“主要是那段事件家属院里的那些老娘们在她面前胡乱念叨,她的心里气不过,其实她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能住上和机械厂一样的楼房她就满足了。”

“我既然跟嫂子说了,那么肯定要做到,到时候咱们俩和八个部门的主任每人一栋别墅。”赵东升见牛保国以为自己是在开玩笑,笑着向他说到,“不仅如此,现在的职工每个人都要住上楼房,新来的职工也都要住上单人宿舍,这将是咱们电器厂的住房福利。”

“什么?”听闻此言,牛保国和吴雯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惊讶地望向了赵东升。

由于近来一直忙着录音机的事情,赵东升还从没有提起过电器厂以后的规划,现在牛保国和吴雯冷不丁听到赵东升又是建别墅又是建楼房,心中是无比的震惊,要知道即使是黄州市福利待遇最好的机械厂还没达到让职工住单人宿舍的程度,不少年轻职工不是住家里就是几个人合住一间宿舍。

至于说别墅,别说黄州市,整个河东省的国企还没有这样的先例,赵东升一个小小的正科级厂子如果建别墅的话,那完全就是超标配置,违反了相关的规定,很容易落别人攻击的口实。

“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什么事情都有第一次。”赵东升清楚牛保国和吴雯的担忧,于是笑着向两人解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