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 (第1/4页)

在冯水生看来,电器厂的人之所以如此强硬,肯定是有所依仗,只不过他现在还不清楚那个依仗是什么,如果他是姜成的话就会谨慎行事,放弃进入电器厂,以免再度将事态激化。

可惜的是,姜成不是冯水生,他已经被市长宝座的光芒蒙蔽了双眼,看不见潜在的危险,铁定心将古连成拉下马。

既然事情已经闹到了冯水生那里,那么后继发展就显得波澜不惊了,当姜成领着市zhèng fǔ的人赶到电器厂的时候,邱科长和工商、税务的人已经在电器厂的财务室查账。

聚集在现场的那些机械厂的人好不容易才被姜成劝走,姜成答应他们要严肃处理小信等打人者,给大家一个交待。

为此,小信的手下和那些市zhèng fǔ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年轻人被jǐng方带回jǐng局协助调查,为了进行细致的调查,小孟和一些参与了群殴的电器厂的人也被jǐng方带走,尤其是小孟,由于开枪打伤了小信,使得jǐng方对其格外关注。

就在姜成将机械厂的人劝离后不久,孙魁山带给了他一个消息,经过税务人员的核查,电器厂的保险柜里只有一两千块钱,加上账户上的几百,也就是说电器厂现在的资金只剩下两千块左右,年前连工资和奖金都发不下来了,根本就没办法维持厂子的正常运转,也就是说电器厂就要破产了。

尤其令人感到不可思议是,电器厂的账户上本来还有十几万,不过前一段时间全部用在了从山南省进的一批原料上,价格整整高出了市场价格的一倍,这对一个刚刚起步的小厂来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要知道小厂为了节约成本通常选用物美价廉的材料。

因此,孙魁山断言那批原料肯定有蹊跷,赵东升一定是从中收取了不少好处费。

有了以上两个证据,孙魁山认定赵东升在担任厂长的过程中贪污受贿,因此组成了调查小组,并向市jǐng察局报案,以市zhèng fǔ办公厅的名义让jǐng方对赵东升发出通缉令,全国通缉行踪不明的赵东升。

为了避免赵东升外逃,黄州市jǐng察局在下达了通缉令后,首先联系了深州市与香港之间的出入境口岸,想看看赵东升是否已经出境。

当天夜里,深州jǐng方就给黄州jǐng方有了回复,他们查阅了出入境记录,赵东升和吴雯并没有出境,不过这并不以为两人还在境内,可能已经偷渡到了香港。

无论怎么说,赵东升的通缉令是发了出去,只要赵东升还在国内,那么就有很大的几率被jǐng方抓住。

姜成已经做了他能做的事情,现在的事情就是静待赵东升被抓的佳音,希望赵东升还没有意识到他已经成为了通缉犯,进而自投罗网。

由于那批原料涉及到赵东升的犯罪,所以当天晚上就被市zhèng fǔ办公厅的调查小组查封,电器厂的生产也就随之终止。

不仅如此,为了寻找赵东升的犯罪证据,市zhèng fǔ办公厅的调查小组连夜对电器厂的办公室进行了全面搜查,拿走了所有办公室的资料进行审查。

在人们看来,这种搜查没什么不合适的,可正是由于市zhèng fǔ办公厅调查小组的这一决定,不久以后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大麻烦,使得孙魁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第九十九章 惺惺相惜

电器厂发生的事情当天晚上就旋风般传遍了整个黄州市,成为了黄州市街头小巷热议的焦点话题。

令人们感到惊讶的不仅是电器厂一个股级的小干部竟然将堂堂的副处级的市zhèng fǔ办公厅副主任拒之门外,更没有想到那个股级小干部后来还当众开枪打伤了人。

虽然很多人都不知道小孟的名字,但是只要一提及电器厂的正股级保卫处主任,大家都清楚指的是谁,小孟一夜之间成为了黄州市的名人,电器厂更是“凶名”在外,让黄州黑道上的人望而却步。

由于市zhèng fǔ办公厅的调查小组认定了赵东升贪污,因此波及到了小孟和电器厂那几名在jǐng局就与小信等人发生冲突一事而做笔录的人,调查他们阻止市zhèng fǔ的人员进入厂里查账是否受到了赵东升的指使。

小孟知道调查小组的目标是赵东升,故而一口就否定了,表明他只是例行公事,根本就不存在受人指使的问题。

“你最好老实一点儿,赵东升现在已经是畏罪潜逃的全国通缉犯,你包庇他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由于是市zhèng fǔ办公厅主导的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