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 (第1/4页)

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汽车工业格局是缺重少轻,没有重型卡车,只有四吨的解放牌卡车、东风的五吨车,没有十吨及以上的车;少轻,没有千卡,轿车基本上是空白。有一个红旗车没生产几台,再一个就是SH牌汽车,也就年产几千台,最多的一年生产了5000辆。

外方提供的车型是一款真正的中高档轿车,哈飞看好了中高档车在国内的发展势头,而且生产这款车也十分有面子配得上哈飞的名头,因此他们在和外方的谈判中显得很是积极。

根据哈飞自己的检验,外方带来的这款车表现十分出乎意料,无论外观和技术都十分优秀!

第二代雅阁,这就是林强生提供给哈飞的车型!

这款本应该在82年出现在国际市场的车型,提前了两年展现在了哈飞众人的面前。

车的大小、长度、宽度、高度、内饰配置、及整车的外形,无不尽显这款车正是他们哈飞梦想制造的轿车!

实际上,这款轿车是在洛杉矶LS汽车研究所,根据林强生的绘图,在凯美瑞的机体上改头换面弄出来的变形车,它的外形和内部完全根据了原车型进行了改造。

在原有历史上的发布当时,本田技研方面相当自信的将第二代雅阁称作“World?Quality?Car”,也就是“世界品质车”的意思。可想而知,当时的本田对这款车是拥有相当大的自信!

美国人的车给人的印象是粗线条的,尤其是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爆发后,美国车因为耗油大滞销严重。

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各大汽车企业不得不改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但美国人的骨子里是看不上这些油耗低的小车的,因为不上心就造成了美国车的品质越来越低,一时有些跟不上世界节奏的感觉。尤其是七八十年代,少有1。5至2。2L低排量的经典车型,这时期美国的轿车市场被日本汽车打的一败涂地。

美国人并不是不会造高品质的轿车,而是看公司重视的程度。在这款车型的改造中,林强生就提出了高品质的严格要求!

别看是根据凯美瑞的机体改造的,但是等它真正成型的时候,车体内外基本上都被换了一遍,可以说这就是工程师们研发出的一款新车!

第二代雅阁的外观设计方面,就像80年代初诞生的许多新车一样。它的线条变得更为低伸平直,整体上看起来犹如像一个个的矩形和梯形的盒子堆积起来的造型,用国人较熟悉的一款车来说有点像老普桑。

这一时期的造型设计,让人有一种清新的感受。在看惯了国内那种大鼻头车型之后,突然来一款平直的轿车,让很多人眼前一亮。哈飞的众位领导们,就有这种感觉。

当然,滨城汽车公司生产的捷达也是平直车型,但是第二代捷达总给人一种憨蠢的印象,反倒不如日本人设计的这种具有东方风格的轿车好看!

林强生完全是从记忆里把它拿了出来,写上技术要求,让工程师们照着做。

这款车为了更适应国情的需要,林强生对第二代雅阁进行了一些重新调整。

整车拥有4521mm大长度、车身宽度1674mm、高度1463mm、它的轴距是2590mm,前后轮均使用了麦弗逊悬挂系统,当然后轮也可以板桥悬挂。

这款车一共有三种排量型号1。6升、1。8升、2。0升,采用单顶置凸轮轴八气门四缸化油器发动机,配置5档手动变速箱,或选配3档自动变速箱。

电喷版正在美国进行数据测试,LS研究所的工程师们要在试验场烧掉不知多少吨的汽油才能把电喷数据测算出来。

幸亏现在的汽油相比后世便宜不少,30多美元一桶比21世纪的百美元以上一桶确实便宜好多,林强生这才感觉好多了!

国内版本发动机采用铸铁缸盖、前轮驱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动车窗、卡式录音机、并包括丰富的标准配置,如AM/FM立体声收音机、空调系统、还配置了舒适的座椅、高质量的开关。

总的来说,这是一款好车,无论是技术还是外形,都是八十年代的先进方案!

哈飞的决策者们见到了这款车型之后,就定下了和埃里克松一方尽快展开合作的基调。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外方出资一亿美元对哈飞工厂车间进行技术改造,增加先进的轿车生产线,授予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方式。

哈飞总部坐落于滨城平房地区,拥有庞大而配套的加工体系,它的配套工厂就有大小几十家企业单位科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