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 (第1/4页)

薛向笑着挂了电话,坐回了饭桌,晚餐很是丰盛,红木八仙桌上,七菜一汤,有荤有素,色泽红亮,菜盘也摆放得极有意思,拍黄瓜、凉拌粉丝、素油西兰花之类的素菜摆放在老爷子面前,而红烧蹄花、粉蒸肉、脆骨鸡之类的大荤之物皆靠近薛向。

老爷子年纪大了,遵从保健医生的建议,戒酒有年,可今天似是特别高兴,招呼老王上酒,众人相劝几句,却是拗不过,最后商定各饮一小杯,老爷子才勉强应允。

一餐饭吃得倒是尽兴,薛向吃饭素来猛恶,且从不矫情,端了海碗,就对着满桌子的菜胡吃海塞起来,老爷子见他吃得欢畅,竟也破例多用了半碗,而安在海和左丘明皆是浅尝辄止,待老爷子搁了碗,也精准地咽下最后一口饭食,满桌子就剩薛向还在埋头大干。

薛向吃饭最不爱剩菜,见众人停著不用,起身端过盛蹄花的汤碗,把米饭倒了进去,其他几个盘子的菜也被一起倒了进来,又是一阵据案大嚼,直到喝掉最后一碗汤,才丢了碗筷。

“看小薛吃饭,能治食欲不振,这饭量,真叫人羡慕啊!”左丘明捧着茶杯,笑道。

老爷子一顿茶杯,斥道:“我看你们都是惯的,没挨过饿,不知道粮食的珍贵,四二年反扫荡,老子一个团就剩了三袋子红薯,就靠着这三袋子红薯,老子们挖了一个月野菜,才算熬过去。老子当年,可比薛小子还能吃,记得抗战胜利消息传来的那天,部队里蒸肉包子,老子一气吃了十二个,就这还是逊的,十二纵的王麻子,一口气吃了一蒸笼,整整十八个…………”

PS:看完请给张推荐票!江南拜谢先!!!

第二十章许子干的坏消息

一个能吃的话题,挑起了老爷子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忆,谈性大起,说了好一阵子,直到来收餐盘的卫士进来,才停住,待卫士们收拾净餐桌,老爷子又叹道:“你们呐,就是吃苦吃得太少了,一个个养尊处优,脱离群众,这样是要不得的,我看当年下乡,主席就该打发你们下去…。”

“老爷子诶,吃饭本就是看各自的食量,能吃的多吃,不能吃的少吃,总不能不能吃,还硬撑着吃吧,那就不是享受,是遭罪喽,您老说这一堆,莫不是再说反话,嫌我吃得多?”薛向见安、陈二人被训得尴尬,赶紧替二人打个圆场。

不待老爷子接话,薛向话锋一转,转移话题,问安在海道:“二伯,您下一步有何打算。”

果然,这个问题搔中了安在海的痒处,他笑道:“去哪儿,还没定呢,不过降一格是定了的,好在有几个位可以挑拣。”

薛向知道大局底定后,就该论功行赏了,且安在海在这次博弈中算是政治正确了,可到底犯了实打实的错话,处罚又是在会上通过的,自然不可能推翻,这回,能降一格使用,已经算是破格了,是以,安在海才这般满面春风。

“那恭喜二伯了,不知道二伯相中哪个了?”薛向提过紫砂壶,给老爷子匀上一盏。

安在海笑道:“啥恭喜啊,我现在也算是戴罪之身了,能继续发光发热就不错了。不过,振华首长倒是关心我,给安排了中央部委的几个副职,还有几个省份的第一副主任,让我考虑考虑,我这不是为难么,正好。你这小诸葛来了,帮着合计合计。”

说着,安在海又介绍了待选的几个部委和三个省份。那几个部委虽然份量比不了中组和中宣这两大重量级部委,却也是实权单位,而那三个省份都是沿海富庶之地。渔米膏粱之乡。

“二伯,您可别跟我开玩笑,您腹中恐怕是早有锦绣,这是逗我呢。”薛向一听那几个职位,就知道必是振华同志特意留心过的,估摸着是变相酬安在海在大博弈中率先力挺之功。

薛向确非虚言,安在海这种高官显宦,岂能对自己的去向没有主见,果然,安在海笑道:“小薛你呀。猴精猴精地,不错,过些日子就下吴中,老爷子定的。”

薛向原本打着腹稿,准备谏言。这会儿一听老爷子都定了,到嘴边的话也就止住了,想必老爷子有自己的考量,据他所知,吴中省是安氏力量盘踞的主要省份,想必此次老爷子委安在海下去。是要彻底整合力量。

安在海数十年基本都在部委任职,这回还是第一次放下去,心中难免激动,正待接着跟薛向倾诉他未来的施政纲领,忽地,被老爷子挥手打断:“薛小子,你有空也往小许那边走动走动,他最近恐怕很困难。”

薛向知道老爷子口中的小许是指许子干,连老爷子都说困难,那恐怕就是大困难。

薛向心中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