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部分 (第1/4页)

李某某走与不走,他根本不从关心。

这三个月,他实在是疲累得紧,除了要组织生产,严控质量关外,还得应付层出不穷的讨债鬼。

本来嘛,云锦的账面上,一家伙多了七千万,想不惹人瞩目都难。

试想,德江一年的财政收入才堪堪五千万,而在当下臃肿的人事结构下,这五千万基本上光发工资和行政消耗,都有些勉勉强强,更别提基础设施建设了。

可以说,这些年,德江每年都在寅吃卯粮,拉财政饥荒。

在此大背景下,云锦账面上那五千万,无可避免地成了红果果的唐僧肉。

甚至,还没到账,就有人想打它的关系。

可谓四方运动,八仙过海。

省里,地委,兄弟区县,几乎只要能挂上边儿的,都敢厚着脸皮上门。

这七千万,可是薛老三拼了老命,才弄回来的,背后承载了他太大的希望,焉能轻损一丝一毫。

是以,不管谁上门或者来电,薛老三皆是不待来人开口,便砸出一句“钱的事儿免谈”,噎得人面红耳赤。

要说在这场人民币争夺战中,最后悔的无疑是周道虔和孔凡高。

是这两位分别被薛老三顺水推舟,见缝插针,夺走了云锦地区的独立财权,和高度经济制权。

最最麻烦的是,薛老三竟然弄到了以地委会名义通过了云锦地区未来十年的财政税收协议。

协议规定,云景地区每年上缴三十万赋税,且第二年以百分之十的增幅上浮。

说来,这笔生意在当初看来,无论如何不能算亏。

毕竟,往年的云锦都是拖欠大户,每年收不上赋税不说,往往还需要上面的补贴。

薛老三接手后,肯承诺每年缴纳三十万赋税,那真是再好也没有了。

可谁能想来,短短一年功夫,烂泥塘化作了聚宝盆。

如今想起当初签下的那份愚蠢文件,周道虔,孔凡高皆有剁手的冲动。

尤其是七千万现金到达云锦财政账户的消息传来后,周道虔,孔凡高险些没被人逼疯。

每次只要地委召开会议,会上总有人提当初地委会上通过的那个愚蠢决议,弄得云锦两大班子首脑,郁闷得恨不能自杀。

每每有人一拿这个说事儿,周,孔两人再是理直气壮,也得立时绵软下来。

最要命的是,还得在会上拍着胸脯替薛向品行做背书,说什么薛向同志还是讲道理,有觉悟的好同志,一定会体谅地委,行署的难处,不会那么小家子气。

可真到这二位硬着头皮跟薛老三开口的时候,薛老三还真就没小家子气,人家压根儿就是一毛不拔。

谁也一谈钱,若是电话里,他就念文件,若是人当面,他就把文件摆出来。

三来两去,弄得周书记,孔专员差点儿没郁郁了,发展到后来,甚至听不得云锦和蜀香王两个词,谁说谁驰挂落。

三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薛老三过得紧张而又充实。

蜀香王的生产走上正规后,薛老三的注意力终于把注意力从蜀香王上挪开,放到云锦管委会上来了。

第二章小结

云锦说是新区,始建的理由,也是为了依托翠屏——玉女景区,让新区在旅游经济上有所建树。

可有碍于道路,交通的困难,云锦空有浩浩云锦湖,却始终在旅游经济方面,打不开局面。

而过去的三个月,薛老三除了狠抓生产,大肆敛财,应付讨债鬼外。

余下的主要精力,便放在修路上。

此次主修的是两条路,一条以云锦湖管委会为中心,环结四十八个行政村,一条连接玉女——翠屏景区,绕接221国道。

老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其实是蕴含了深刻的经济道理的。

此外,一地乃至一国经济的发展,无非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

如今,云锦的出口——蜀香王对外销售,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成功。

短时间内,薛老三无意去冥思苦想弄出别的什么工厂。

着力进取的自然就剩了,投资和消费,消费就不说,以云锦的穷困,哪里谈得上消费拉动经济,那就剩了投资了,外来投资暂时不敢奢求,好在蜀香王一役,斩获七千万。

云锦管委会如今也算得上财大气粗,有了大搞基建,拉动地方经济的物质基础。

流水的钞票花出去,两条道路同时开工,短短两月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