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 (第1/4页)

正所谓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对于渔家人来说,或许很多海鲜没有吃过,但应该见过做法,如果连做法都没见过,只能说明这道菜平时很罕见。

他起了好奇心,本来他计划把蟛蜞磨碎自己琢磨一下做成酱即可,可是听了敖千茂的话,他决定自己要学这道菜的做法。

敖千茂帮他给几个擅长做菜的老人打了电话,说起别的没问题,说起蟛蜞酱之后,他们都有些含糊。

倒不是大家都不会做这个菜,而是每个人都会做,做法都不一样,都说自己这个做法传承自父辈是最传统的,这让敖沐阳很头疼。

这样,他索性自己重起炉灶,根据打听到的菜谱自己来琢磨。

能确定的是制作蟛蜞酱要先准备3种材料:糯米、蟛蜞和粗盐,这是三种共有材料,另外还有味精、酱油和辣椒酱之类的东西。

敖沐阳觉得只要加入其他配料,那就不是传统的蟛蜞酱,因为渔家蟛蜞酱出现的时候,大家伙生活最是困难,哪有这么多配料可用?

于是他准备了一口大锅,按照菜谱,他放入糯米然后用柴火狠炒,一直炒到焦黄。

接着他用剔鱼刀挨个斩掉了蟛蜞嘴,这是他从其中一位老渔夫口中得到的消息,蟛蜞嘴巴最腥,在没有料酒、葱姜蒜也很少的时代,做这种酱没法除腥,只能从原料下手。

一个个蟛蜞切掉嘴,他放入大竹筛中,混合鲜姜用木杵捣的稀巴烂。

这是力气活,钟苍直接接手,闷声道:“龙头,看我的!”

木杵被他玩的跟金箍棒似的,很快,烂碎的蟛蜞逐渐成为了浆状水状。

竹筛有细孔,浆水渗落了下来一直滴到糯米上,最后竹筛上只剩下那些捣不烂的蟛蜞壳。

钟苍节俭,想用水冲洗蟛蜞壳来个物尽其用,敖沐阳摇头,道:“不行,这个过程不能加水,否则酱容易变质。”

上竹筛的蟛蜞事前都称过了,制作这种酱就是为了下饭的,类似咸菜,得用很多盐分,这也可以增加它的保质期。

按照打听来的消息,敖沐阳以1斤蟛蜞配4两盐的比例,又往里加入了糯米来搅拌均匀放入缸中。

缸子口得用塑料膜密封,然后用绳子圈圈缠绕扎起来,干完之后,他放到了正南方向,最后这渔家蟛蜞酱得发酵,需要高温。

忙活到傍晚,鹿执紫那叫一个遗憾:“今天吃不上蟛蜞酱了吗?”

敖沐阳道:“有别的好吃的东西。”

当初收拾学校的时候,他弄了一批带有鸡枞菌丝的木头回来放在老宅的背阴面,现在钟苍夫妇住在老宅,他特意叮嘱王霞偶尔往上洒点水来制造潮湿环境供菌丝繁衍。

现在是春天,温度和湿度都适合菌子发育,已经长出了一些鸡枞菌。

王霞及时采摘,然后晾晒了起来,如今晒干后更方便来做鸡枞油了,免除了用高温油炸去除水分这个过程。

第365章 商讨

吃过香喷喷的鸡枞油拌饭,敖沐阳带着霸王花送鹿执紫回到学校。

回家的路上他碰到了敖志义,或者说敖志义就在家门口等着他,看到他后和颜悦色的打了个招呼:“阳仔呀,这是去学校啦?”

敖沐阳道:“是的,村长,什么事?”

他觉得挺奇怪的,以敖志义的性子,有什么事应该在开饭之前去人家家里说,顺便蹭个饭,这次是饭后才找他,情况有些反常。

事出反常必有妖,敖沐阳心里立马警惕起来。

敖志义的样子也很反常,笑眯眯的、慈眉善目的,手里拎着个礼品袋,好像是掐着棒棒糖想去哄小白兔的老狐狸。

敖志义打了个哈哈,道:“先进屋、先进屋,找你说点事。”

敖沐阳带他进屋,也没给他上茶,直接问道:“什么事呀村长?”

敖志义放下礼品袋,清了清嗓子道:“你二叔在魔都上班不是?你看,他过年给我弄了两瓶好酒,茅台镇出品的私家酒,十年陈酿,在市场上是见不到的,都是拖关系才能搞到。”

他打开礼品袋露出两瓶古色古香的酒,瓶子为陶罐状,造型复古,没有标签,只有烧制过程中镌刻上去的一些字。

敖沐阳暗地里撇撇嘴,什么茅台镇的私家陈酿,他在京都不知道见过多少这种酒,价值很小,而且大半价值就在这酒瓶子上了,里面的酒水指不定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不过送礼上门就是客,他没有胡乱评价,就简单笑了笑道:“村长,什么事直说吧,问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